满山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战士的精神不倒退伍军人作家书法家 [复制链接]

1#

喜迎八一,向建国功勋学习

战士的精神不倒军队的作风常在

——退伍军人、作家、书法家王伟速写

文杨民社

国务院机构改革后成立的退伍军人事务部,完成了一个令所有军人和家属及人民群众都佩服的艰巨任务。“光荣之家”的牌子入乡进户,挂到了所有退伍军人的门楣上。人们无不为之感动得热泪盈眶,无不为此拍手称颂。我的眼前浮现出不少退伍不褪色,继续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退伍战士,他们依然是新时代建设的主力军、栋梁。为了中国梦,他们继续保持着军人的本色,继续冲锋不止。渭南市华州区莲花寺林业站站长王伟,就是这个行列中的一员。

人民战士,不论身在何处,他的魂魄与精神,就是祖国和人民。只要祖国与人民一声召唤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王伟,生于年9月。他从小就受到父亲远大理想的熏陶,父亲正直的偶像牢牢地根植在他的脑海之中。中学刚毕业他就于年10月光荣入伍,在甘肃武警三支队偏僻的戈壁滩上守卫核工业基地。根扎大戈壁的风沙之中,他就像胡杨一样地风骨不畏风吹雨打,不辞劳苦,矢志不移。兵营就是自己的家,为了祖国守卫核城站岗放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伟修炼成了坚强的意志,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敢做敢为,敢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守护虽单调,但他以梦为马,主动承担起连队的宣传报道工作。训练之余,就是他学习和协作之时。摸爬滚打,演练厮杀,在祖国的大西北他和他的战友一起相互勉励成长为一名人民放心,祖国放心,军队放心,出类拔萃的军队人才。

在三年多的兵营生活中,王伟始终没有忘记老父亲给他一生树立的亲友身边的人生偶像:“刘西良,就是你今后的榜样。”父亲的教诲,历历在目。刘西良,刻苦学习的故事,父亲单位的人都传为佳话。自己的干亲哥哥,是可及可望的。三年里,王伟不但军事素养过硬,文化素养也飞快地提高,兵营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诗墨,战士的文化生活在他的组织、参与、影响下非常活跃。那首“胡杨诗”多少年过去了,依然在传唱:“胡杨,你在我的身旁,你是我的偶像,伴着我一起成长。胡杨,你是我的影子,你是我的梦想,我愿与你一起顽强。”

人常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三年服役期满了,王伟含着热泪告别了他尊敬的首长、亲密的战友、以及形影不离的胡杨,放下了手中的枪,脱下了绿军装。但部队却给他注入了正直、顽强和方向,给他安上了腾飞的金翅膀。

对王伟这名祖国的卫士来说,他还只是换了一个战场。年3月,他来到了老父亲王纯兴先生一辈子热爱的林业战线工作。父亲再一次深情地跟他谈了许多……他听后立志在林业站按父亲的谆谆教诲踏实工作,认真做人。立志在新的岗位上,身处第一线,当好护林员。

他来到了华州区最边远的高寒山区金堆城林场。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在他的卧室里饱蘸浓墨写出了一幅字“奋进”,代表着王伟的性格,意志,挂在了墙上。向大山,向同伴宣示,要在这茫茫大山里为华州担负起护林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任。

茫茫群山人不知,却有心血护汗青。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二十多个春秋过去了,王伟已人到中年。但能看出当年的朝气依然,锋芒未减,受过多少苦,人们不知道。但我从一个一个荣誉证书上看到了,证明了一个党的忠诚战士他在用心血践行自己的诺言。也兑现了一个战士,向祖国,向人民,向军旗的承诺。

二十多年过去,面对茫茫群山,虎狼出没,酷暑炎热,天寒地冻,每天踏着风险,风餐露宿,忍受着枯燥寂寞,王伟除了在部队养成的坚强意志外,就是凭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事业的一颗忠心,红心,和爱心,养成了面对艰辛岁月无可伦比的耐心中度过。

为了干好工作,在全区的同行业中他是唯一以站为家的工作者。他也有自己的母亲,兄弟姐妹,妻儿老小。但他的心里装的是责任,装的是群山,装的是郁郁葱葱的林海安危。要的是山河风光优美,要的是华州枫叶满山红遍。

为了一线林区,一方平安,他顾不上小家的温暖。费尽心血,踏遍了华州区沿山的高塘,东阳,金惠,大明,莲花寺,柳枝,金堆等十个乡镇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打造了一支过硬的队伍。林业站人还是当年的人,但是兵已经超越了当年的兵。在他的带领下,宣传的细密遍及到厂矿、校园、社区、农户、寺院,让全社会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意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要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有他的身影,就有他的脚步。巷子、沟峪、潭峪、樱桃沟、龙潭水库、少华山都有他的流动哨卡。每天都有人为出入大山的人检查火种,讲说防护意识。每一个日出日落,他都有干不完的事。他是大山的活地图,他是大山的保护神。

二十年以山为家,以林为伴,他为林业战线竖起了一面大公无私的大旗、正能量的大旗。大山安宁,大山平安,渗透了他的心血和汗水。他也从当年的小王,变成了老王。以及大家爱戴的、众所公认的“王哥”。

在王伟的带领下他们的管护站被省、地、县连年评为先进。各类各样奖牌证书他都悉心收起来,时刻警醒大家从零起步,警钟常鸣,防患未然。当他的同伴从红色电视剧上看到人民解放军的指挥员迎着敌人的炮火高喊着:“同志们,跟我冲”就联想到王伟站长的:“同志们,向我看齐!大家都像我一样,我们的工作就好了。”这就是从部队出来的退役不褪色的战士。集体的荣誉、奖牌就是这样取得的,身先垂范,以上率下,朴素无华,毫不装饰。

看山护林,每天是重复的风险。枯燥、孤独,踏着朝阳去巡逻,听着风声、雨声、雷鸣声,借着晨光、星光、手电筒的灯光,出没山林。每天都在这呆板、风险、枯燥、孤独中来去,人们可能会问:王伟如何在这漫长的风险,枯燥,孤独难耐的寂寞里寻找生活的活力,意志和毅力。王伟靠的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撑呢?偶尔的机会,我们在他简陋、纷乱的卧室里看到了厚厚的一本手稿《护林员之歌》,和一沓沓临帖的书法稿进入了我的视野。好奇的我不由得翻了几页,一下子走进了他的世界。看到了一个退伍军人内心深处的闪光,找到了答案。

“父亲的笔我已接过,父亲的话我已埋在心底,像父亲那样写方方正正的字,像父亲那样做规规矩矩的人……”

“自持操守永葆军人色,喧嚣纷扰不离青山边”

“林海,不管山高路遥。我愿追你上太阳,我愿追你上月亮”

“雪夜归来,炉子熄火了,我的心却还在燃烧,明天我还得延伸……”

书法作品《中国梦》《返璞归真》《自强不息》……苍劲有力,笔笔出神。书架上挂着他们“华山三友”人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照片。

我仿佛明白了诗人的寂寞里并不寂寞,因为他的思想灵感,随着生命的火红,随着时代的节拍弹跳,在岁月里燃烧。以梦为马,以诗为魂,不论何时何地都在征途。像在连营一样耳旁都是冲锋号声,慷慨激荡!

正在陶醉时,王伟进来了,看着我手中他的书稿,我第一次见他像少女一样羞涩:“胡写里,让你见笑了。”我发自内心的说,不错,不错,很不错。

我接着问他:“条件这么艰苦,为什么你在文学的海洋里还这样执着?”

他实实在在地说:“不学习不行呀。不学习,就要落后。”“咱在京城都领了奖,不学习进步怎么对得起这份荣誉?”

刚要出门,有一个场景让我很是激动,一群低碳出行的自行车人,来到了他的门前,他们都亲切地叫王伟“王会长”。这又是一场什么戏,我有点迷茫,王伟笑着告诉我,他是华州区自行车协会的会长,为了倡导绿色环保,宣传森林防护,他成功的组织了华州区首届自行车千人大赛……他笑的那么自豪,那么灿烂!

采访完了王伟,我在想退伍军人事务部发给每一个军人家庭的牌子上的字“光荣之家”,这份光荣,是共和国给予的,也是他们用血汗换来的。当兵的人就是这么实在,就是这么直率!永远都有自己的目标和方向,不管枪林弹雨,荣守边疆,为了共和国出生入死,赴汤蹈火都是共和国的赤子、卫士。人民爱戴他们,能不光荣吗!

向王伟,向服役退役的人民解放军战士,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向八一军旗致敬。人民的军队无往不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