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25日,我国老一辈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他在年至年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期间,在自然条件极为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米,基础深达47.8米的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
大桥于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这是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现代钢铁大桥,令国外同行对中国的桥梁建筑技术刮目相看,成为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丰碑。
大桥在通车89天后,因为抗日战争被迫炸毁。八年后,年大桥重新修复建造,年全部修复完成通车。
年至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一年零三个月。
年在北京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年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他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名。为这个历史性的重大建筑贡献了自己的技术、经验和智慧。
其后,他主持我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30余年,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茅以升,字唐臣,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镇江。年毕业于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西南交通大学前身),年获美国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年获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先卡耐基梅隆大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母校教授、院长、校长,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国立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北洋大学校长、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等职。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等职。
少年茅以升
茅以升自幼聪明好学。为了锻炼记忆力,他每天早上就站在河边背诵古诗、古文。他不仅熟练背诵了许多古诗、古文,而且能熟背圆周率小数点后位,直到他八十多岁。
著名科学家周培源称赞他在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大方面的贡献。毛泽东曾称赞他:“不仅是科学家,还是个文学家。
共和国没有忘记他的贡献,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然而我们对这位桥梁大师的家庭情况了解的并不多。
茅以升祖父为晚清时期报人、水利专家茅谦。父亲为晚清秀才茅乃登,后做过《中外日报》驻南京记者、江浙联军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部的副长。
茅以升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教育。年,茅以升和江苏扬州姑娘戴传蕙结婚,当时戴传蕙十八岁,茅以升十七岁。戴传蕙父亲戴祝尧的文学水平和书法在当地也是一流,终身以教书为业。
婚后两个人生活幸福甜蜜,戴传蕙是茅以升的贤内助,生育有两男四女六个孩子,儿子茅于越、茅于润;女儿茅于美、茅于燕、茅于璋、茅于冬。
年,茅以升独自在上海工作时,和小他29岁苏州姑娘权桂云在上海同居了,后生下了一个女儿茅玉麟。
戴传蕙因为长期为茅以升的建桥工作担忧焦虑,曾患上焦虑症,后来得知茅以升另建家室后,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后来发展成精神分裂症。在年不幸去世。
茅以升19岁就有了长子茅于越,由于他后来出国留学,茅于越主要由母亲戴传蕙带大。茅于越,年起就在联合国所属的国际电讯联盟工作,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仍旧留在瑞士联合国机构工作,中间曾短期回国探亲。戴传蕙去世时,茅于越未能回来为母亲送终,令他万分遗憾。
年,允许了海外华侨回国探亲,茅于越夫妇带着女儿回国。但因为权桂云与女儿茅玉麟已经搬来茅家同住。茅于越住在宾馆,不进家门。通情达理的权桂云同女儿暂回苏州老家以化解矛盾。
但是茅于越始终没有接受权桂云,并对父亲一直耿耿于怀。一直到茅以升去世前,都没有接到他的来信。临死前,茅以升拿着一封假冒信,合上了眼睛。
次子茅于润,音乐教授。年前往美国杨百翰大学任教,定居国外。女儿茅为蕙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二年级,每年参加拍摄一部电影,先后有《从奴隶到将军》、《等到满山红叶时》、《巴山夜雨》、《绝代名姬》等,是个小童星。后来致力于音乐发展,是有名的美籍华人钢琴家。
长女茅于美(-),是比较文学家。早年就读浙江大学,师从吴宓。年留美,获得英国文学硕士。年回国,先后任职于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社会科学院,后担任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教授。
茅以升和权桂云
次女茅于璋,出生,年赴美。三女茅于冬,出生,定居美国。四女茅于燕年生于北京,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哲学系,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知名儿童心理学家。
权桂云在戴传蕙去世后,搬进了茅家。虽然她竭尽全力的希望茅以升的子女们能够认可自己,不过到死也没有成功。在茅于越的带领下,几个子女和茅以升基本都断绝了来往。年,年仅50岁的权桂云在忧闷抑郁中病逝。
茅以升和小女儿茅玉麟
小女茅玉麟,年出生,年初中毕业就在工厂工作,后来自习进修提高文化。在她父亲病重期间,一直陪伴在左右,直到年11月12日茅以升去世。她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技馆副研究馆员,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