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讣文彭小莲人世间没有永恒,而我想要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疗效最好

6月19日上午,著名导演、编剧兼作家彭小莲,在上海去世,享年66岁。

年6月,彭小莲出生于湖南省茶陵县;在江西插队做知青9年后,于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又到纽约大学Tisch艺术学院进修,于年获得电影制作MFA学位。

年帮助完成了日本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的最后一部影片《满山红柿》,该片被评为当年日本「NHK十佳纪录片」。

代表作品有电影「上海三部曲」(《假装没感觉》《美丽上海》《上海伦巴》)、纪录片《红日风暴》等;文字作品有《理想主义的困惑》《荒漠的旅程》《他们的岁月》《记忆的颜色》等。其中《上海纪事》曾获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彭小莲本人凭《美丽上海》获第24届金鸡奖最佳导演。

原文转载自奇遇电影(ID:cinematik)

作者/清晏

编辑/KINTONG

PART1

提起「彭小莲」,新生代影迷里,应该少有人知道这个名字。

彭小莲:至

但说起她的同班同学「陈凯歌、田壮壮、吴子牛、李少红、胡玫、张建亚」等,知道的人应该不少。

据采访过彭小莲的《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李宗陶说:如果向别人作介绍时加上定语「陈凯歌、田壮壮的同学」,她一定会当面揭短和自嘲:「辛酸辛酸,活在别人身上了——做了那么多年导演,还要去沾别人的光。」

这是她性格里的一部分:倔强叛逆、不太合群。

《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是彭小莲关于好莱坞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的专著,也是国内剖析奥特曼为数不多的佳作,阅读价值相当高

她生在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彭柏山,经胡风介绍认识鲁迅,有师生之谊;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

母亲朱微明,曾是《大公报》的记者,解放后在上译厂工作,参与翻译过70多部苏联电影。

年,因为父亲牵涉进「胡风案」,彭家「妻离子散」,彭小莲当时才2岁。等到她9岁时,就被送去江西插队。童年的坎坷经历,练就了她的倔强,甚至说是不合群,也成了她日后在很多地方都曾自我检讨的「情商低」。

情商低到有多不合群呢?

年,她用34万人民币的预算(是当时上影厂里预算最低的一部)拍摄了《我和我的同学们》,拿下了当年的「金鸡奖最佳儿童片」。

《我和我的同学们》剧照

当时厂领导打电话表示庆贺,正热火朝天忙着赶剧本的彭小莲却没怎么寒暄。领导也有点尴尬,然后说让她去北京领奖。满门心思都在剧本上的她当场回绝:「我不去,忙剧本呢!」厂长一听很火大:「你不要这个*样子,老是搞得很不合群。这是任务,必须去!」

据后来回忆,彭小莲说去领奖并不是怕领导发火,而是「怕他发火后,自己新写的剧本通不过」。

与「倔强叛逆,不太合群」相应而生的,就是她的「坦率真性、快人快语」。

比如在片场「骂人、讲脏话」,怕是没几个女导演能到彭小莲这个程度。

在片场的彭小莲

李宗陶曾在采访中提及一个细节,说是一位行业前辈描述在片场处于工作状态的彭小莲:「她那个嗓门,简直是咆哮;不仅咆哮,还有国骂。」

对此,彭小莲的解释是:「我喜欢聪明人,最怕剧组里有笨笨的老实人。」

她的「快人快语」,坦率到不留情面、不计后果的地步。

就像她的《美丽上海》在年拿下金鸡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时,媒体用「击败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来渲染这部片子的成功——彭小莲看到后却对身边的人说:

「为什么要跟一部明显走下坡路的、缺乏诚意的作品相比呢?」

PART2

正因为这样的性格底色,让彭小莲从为人到作品,都透着「不合时宜」的劲儿。

而这种「不合时宜」,又或多或少受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的影响。

拍摄中的小川绅介

小川绅介以「公社式拍摄」闻名:团员为一个题材一起共住,可以历时数载,记录所摄主题或主角最贴近生活的现实,同时包含重份量的*治诉求,为争取公义绝不妥协,在主流电影市场以外另辟独立之途。

比如他著名的《三里冢》系列。

年,日本东京郊区的三里冢一带,爆发了当地农民反抗为修建成田机场强占耕地的活动;次年小川绅介就带着摄制组进驻三里冢,开始了长达11年的拍摄。

在这11年的拍摄里,小川共完成了7部共计16小时的纪录片,其中最传世的经典,是《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

纪录片《三里冢:第二道防线的人们》剧照

从选题到拍摄方式再到制作时长,小川绅介都是「不合时宜」的——尤其是他「公社式拍摄」的方法,甚至成了他晚年都无法理解的失败。

「公社式拍摄」提倡公有制,在团队里没人拥有私有财产;它源于「三里冢时期」,是当地农民正贫苦的时刻,大家自然能抱定一团来做内容;但随着时间推前,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公社无私产」的做法就没法再稳定人心,于是大家接二连三离开,只有小川绅介还固守在原地。

小川绅介和他的团队

彭小莲和小川绅介相识,正是他的「公社」支离破碎的年。

在工作间,两个人「吃着只盖一片薄鳗鱼、没有任何别的菜的工作餐」——这既让彭小莲认识到电影人应该有的理想与风度,也让小川绅介在她身上感受到共鸣与传承。

这也是小川绅介去世后,他妻子从日本飞到上海,请彭小莲完成丈夫未竞作《满山红柿》的原因。

纪录片《满山红柿》剧照

《满山红柿》第二年,彭小莲拍摄了「上海三部曲」的第一部《假装没感觉》,紧接着又拍摄了另外两部《美丽上海》和《上海伦巴》。

关于上海,有三种电影最出名:黑帮的上海、王家卫的上海,和彭小莲的上海。

黑帮的上海,讲述的是打斗追杀和个人理想,比如《马永贞》和《功夫》;王家卫的上海,既是在香港搁浅的上海记忆,又是对男女情感纠葛的隐喻,它关乎的是风花雪月,比如《花样年华》。

这两种上海,是当下大众印象里的上海,也是银幕形象最主流的上海。

相较之下,彭小莲的上海却显得「非主流、不合时宜」,因为它们太过真情实貌。

《美丽上海》的主演有王祖贤、郑振瑶和冯远征等

就像李宗陶写的:「那些沪语,不仅仅是从房东太太或者麻将搭子嘴里有腔有调地念出来的,而是从人物的一招一式和眼神里传递出来的——譬如,上海人在人前不扬家丑的那声“嘘”。」

她就是要在最日常、最市井也最细节的犄角旮旯里,投射出上海的风土人情,尤其是上海女人面对命运时的无奈、挣扎和优雅。

比如在她两部片里演母亲的老演员郑振瑶,只要出场,就一定「抽香烟、会外语」,精明而坚韧。

而把她性格里的「倔强叛逆、不太合群」和「不合时宜」贴合最紧密,价值也最高的作品,当属第一部专注于「胡风案」纪录片《红日风暴》。

《红日风暴》海报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少人知道这个案件。但彭小莲要做的,并不是去简单介绍或追溯这起案件的来龙去脉,而是去纪录跟父亲彭柏山一样的「胡风分子」的命运。

为这部纪录片,她「前后耗时6年,采访了26位还在世当事人,10多个已逝当事人的亲友,积攒了多小时的拍摄素材,和多万字的访谈记录」。

这部不合时宜的纪录片,最后只能选择在年在香港电影节小范围放映。

纪录片完成后,她整整抑郁了一年,靠不间歇的锻炼和服药,才慢慢走出阴影。

也或许是与童年的自己达成了和解吧。

回忆小时候,她说每次看到父亲回来就有一种惊慌:「这次肯定长不了。」她告诉李宗陶:「她慢慢地发现:人世间好像什么都长不了,没有不死的东西,没有永恒,而她想要。」

而今天,她离开了我们。

尽管的确没太多影迷知道她,而且她也的确看透人世间没有永恒。

但她为我们留下了「上海三部曲」,和几部很有价值的纪录片。

这就是她能拥有的永恒,而且她得到了。

信息及图片来源:

[1]《彭小莲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

逝者》李宗陶,《南方人物周刊》,.06.19

[2]《时间、红柿、还有现实:纪念彭小莲和小川绅介》毛晨雨,稻电影农场,.06.19

[3]《导演彭小莲:写作是我的救赎,拍电影是我的梦想》,拍电影网,.12.03

[4]《请你记住我

彭小莲对上海和上海电影人的浓情眷恋》,上海采风,.11.25

[5]《缅怀

彭小莲:才华向率真致敬》,上海采风,.06.19

[6]《小川绅介:二十年过去,仍需想起你的名字》,《东方早报》,.02.08

[7]《彭小莲:贾植芳让我明白,怎么去做一个人,保持一个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灵魂》,上海采风,.12.28

[8]彭小莲,百度百科页面,豆瓣电影页面,wikiwa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