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我们真的会坐地铁吗?
地铁应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而不是比烂、比坏之所;地铁文明应成为城市文明的标杆,而不能沦为城市文明的底线。
9月8日傍晚6时5分左右,一辆由岗厦地铁站驶往会展中心站的列车突然停在隧道内,应急车门被打开,一名年轻女乘客被慌乱的乘客挤下列车掉入隧道,随后又有两名男乘客跳下隧道。昨天上午,深圳地铁集团公司在其官方微博中就此事作出回应,称事发当时有乘客在车厢中打架引发部分乘客混乱,而车上乘客擅自拉下紧急开门装置,事件导致部分列车最长延误约8分钟。
尽管没有造成伤亡,但因为打架引发的地铁停驶以及乘客掉入隧道,还是让人惊出了一身冷汗。有人说这样的事令深圳蒙羞,也有人开始反思与地铁相关的生活文明。
随着地铁建设提速,深圳即将或者已经迎来轨道交通时代。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速度是否跟上了地铁建设的速度,或者说,我们真的会坐地铁吗?这未必是一个简单轻松的问题。
譬如未到站的乘客不能站在车门附近,携带大件物品者应尽量去末节车厢,气球等儿童玩具不能进入地铁车厢,等等,诸如此类的文明规范说起来很琐碎,但一来许多人未必清楚,二来即使清楚也未必能自觉践行。至于擅自拉下紧急开门装置,则是“不会坐地铁”的极端表现。
作为城市最重要的公共空间之一,地铁应是城市文明的窗口,而不是比烂、比坏之所;地铁文明应成为城市文明的标杆,而不能沦为城市文明的底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通过自己得体的行为举止不断抬高城市文明的上线,而非一再拉低城市文明的底线。
买票或刷卡进入闸机,找到正确的乘车线路,这不叫“会坐地铁”。懂得并能自觉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从进入地铁站的那一刻起便不触犯任何文明规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