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江南煤勘的一颗明珠
TUhjnbcbe - 2020/6/24 13:12:00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江南煤勘的一颗明珠


明珠落海西,璀璨耀光华。“6·18”第五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国土资源展馆内,那神奇的地下宝藏特别引人注目,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是省国土资源厅地质找矿成果展。


当日上午10时许,省领导亲临国土资源展馆,在硕大的“乌金”(煤炭)和熠熠闪光的钻探岩芯前,认真听取省国土资源厅*琪玉厅长和省煤田地质局林金本局长的地勘成果介绍后,满意地笑了。掌声响起,灯光闪烁,众多用镜头留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这是福建省几代煤田地质人的骄傲,这是“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的见证,这是省煤田地质局辉煌成就的缩影。


地质找矿铸丰碑


福建煤田地质勘查史是一部别具特色、艰苦卓绝的创业史。福建是个缺煤的省份,由于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在探索煤系地层的时代、层序、规律中,地质先驱们走了许多弯路。建国前后几十年,不少中外地质学者都对福建煤炭资源缺乏信心,认为福建煤炭“只有星星,没有月亮”,没有规模开采的价值。


1975年12月,福建省煤田地质局应运而生,成为我省煤田地质勘查的主力*,谱写了地质找煤历史新篇章。其下属的省121队、省196队和省197队分别在八闽大地大规模开展煤炭资源勘查工作。以全国地质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得主王文杰为主的广大地质工作者,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率先运用推覆、滑脱构造理论,率先创建二叠系“童子岩组”含煤地层,解决了长期困扰福建煤田地质的诸多难题,实现地质找煤的重大突破。为建*岩、永定、永安、大田上京、永春天湖山、邵武、漳平、苏邦等八大煤炭生产基地,实现福建无烟煤自足有余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座座高高耸立的井架、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煤城,凝聚着煤田地质人的智慧与汗水,镌刻着煤田地质人的奉献与功勋。


然而,正当煤炭事业蓬勃发展的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曾是煤炭事业排头兵的煤田地质人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由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等原因,省煤田地质局和全国许多地勘单位一样,面临着市场萎缩、经费不足、队伍不稳、效益低下、发展乏力的严峻局面。当年的省煤田地质局曾连续三年没有国家地质勘查任务,过着“无米之炊”的艰难日子,全局2000多职工陷入一片迷茫。


在那最艰难的日子里,千余名地勘职工一放假就是半年,就连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的省121队,许多中、高级工程师都为谋生计,有的驾起了“摩的”,有的“下海”摆小摊。


这支曾铸就辉煌的地勘队伍将何去何从?临危受命的省煤田地质局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艰难的抉择。


“经济再困难,也要保留一支精干的地质勘查队伍,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林金本局长一诺千金,代表局领导班子道出了全局职工的心声。他们始终坚持摆正位置、融入大局;始终不忘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职责,始终发扬“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的优良传统。


为此,省煤田地质局在财*没有给地质项目经费的情况下,一方面从有限的人头经费中挤出一定的资金,开展地质找矿;另一方面发展多种经营创收,弥补找矿资金不足;再一方面,主动融入国家西部开发,开拓云南、贵州、四川、新疆等省外市场,反哺省内煤炭地质勘查,服务海西建设。十年来,他们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全国煤勘同行誉为“江南煤勘的一颗明珠”。


神奇的太阳,造就了神奇的大自然;神奇的大自然造就了穿越崇山峻岭的勇敢者。省煤田地质人头顶蓝天,脚踏荒原,攻坚克难,为海西建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永定东中、昌福山中、昌福山东、高陂等一批煤矿区的地质勘探工作,为我省提交煤炭资源储量一亿多吨。“十一五”以来,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又完成了龙岩吕凤、漳平许坑、大田水井坑煤矿区的勘查工作,提交煤炭资源储量近亿吨。在地质找煤获重大突破的同时,省煤田地质局在非煤矿种勘查方面也实现了重大进展。2006年全局新查明铁、铅锌矿和石灰岩矿等非煤矿产地3处,提交石灰岩矿2.35亿吨,探明了我省为数不多的大田县下坑多金属中型矿。


建局30多年来,省煤田地质局累计完成资源钻探100多万米,提交各类地质报告128件,查明煤炭资源20多亿吨,提交了一批铁、铅锌等多金属矿区;完成《全国第三次煤田预测(福建子课题)》和《福建省煤炭资源可供性分析报告》科研项目,全省圈定了93处含煤远景区,预测煤炭资源量为25.5亿吨;完成国家和省各类科研项目80多项,其中有7项获新发现煤炭资源奖,有1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原局总工程师王文杰是我省唯一的全国地质最高荣誉“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得主;省197队总工程师戴定贤今年4月又荣获省地质科技“金锤奖”。


今年上半年,省煤田地质局又有新举措,从国外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物探和钻探设备,进一步提升我省地质勘查科技水平,“十一五”期间,他们将为我省再提交2.5亿吨以上煤炭后备资源,为海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煤炭能源支撑。


服务海西建功业


在突出地质勘查主业的同时,省煤田地质局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作为空间,在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建功立业,实现跨越发展。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全国地勘行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面对勘查任务骤减、资金严重不足、社会负担沉重等一系列困难,迫使这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踏上了二次创业的征程。


新一届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带领全局职工弘扬“敢想敢干、争创一流”的精神,提出了“立足地勘主业、拓展作为空间,实现跨越发展”的工作方针,大刀阔斧地实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进科技兴地的三大强局战略。


对全局人才、技术、装备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在集中地质勘查优势,保留一支精干的地质勘查队伍的同时,将全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进行合并重组,先后成立了具有甲级资质的福建八闽测绘院、具有甲级资质的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和具有地基与基础工程一级资质的福建东辰岩土基础公司。通过重组,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在调整产业结构的同时,按照依托城市、面向特区、辐射沿海的原则,与时俱进优化产业布局,拓展作为空间。将福建八闽测绘院从沙县洋坊成建制迁到厦门特区;将省197队从永春岵山镇搬到泉州市;福建东辰综合勘察院和福建东辰岩土基础公司总部设在省会福州。在推进科技兴地方面,几年来,全局用于科技投入的资金近亿元,新添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设备146台套,大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去年,他们又不断延伸产业链,投资从国外引进福建第一台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DD-440大型定向钻机,组建福建东辰管道穿越公司。


通过一系列的产业结构调整,省煤田地质局形成了以矿产资源勘查为主,拓展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的“大地质”格局,为我省的能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市*工程建设、环境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仅2006年,全局完成各类市*工程项目近200个,应用先进的非开挖定向钻进地下管线铺设技术,为福州、厦门、泉州、漳州、莆田等城市铺设地下污水、电力、通讯、燃气等管道线路12000多米,大大改变了我省市*工程“开膛破肚”、“路面拉链”式的破坏性施工现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服务海西建设的同时,省煤田地质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全局提前一年半实现了“十五”期间找矿成果、经营收入、经营效益、净资产和职工人均收入“五个翻番”的目标。上半年,省煤田地质局又双喜临门,荣获“福建省第九届文明单位”和“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状”殊荣,成为全国煤田地质系统的一面旗帜。去年以来,辽宁、山西、黑龙江、贵州、江西等省外同行纷纷率团来闽取经,充分展示了海峡西岸建设者的风采。


省煤田地质局——这颗“江南煤勘的明珠”,必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省煤田地质局江南煤勘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