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见过一句话:2.6亿老年人,至今无法进入网络时代,而年上半年,我朋友圈里议论最凶的不是明星八卦,而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何时出炉。
在数以百计的数据中,有一行字特别引人注目:60岁以上的人占18.7%,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13.5%。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现在正是人口老龄化。60岁以上的人口有万,这一群体在互联网和纸媒上的影响力不大。淡泊,安稳,是老人平安度过余生的底色。
信息与老龄化,长期并存交织。“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年3月,网民人数增长到9.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4.5%,而60岁以上的60岁以上的网民仅占6.7%。
她们中绝大多数,甚至不知道如何用手机扫码买下一块豆腐。
一些关键字概括,脱节,失速,加剧。因特网的世界是一片又一片。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已经在月球上设计了城市的天际线,而在现实的一端,我们仍然需要在流动摊点排队买煎饼。今天的社会早已走进了文明与繁荣,而暮色降临之时,回望身后,也有一些人被数字的洪流裹挟着脚步向前。
这些场景在生活中并不鲜见:老头站在公车上,颤巍巍地数着硬币;站在地铁口的自动售票机前面,圆瞪着眼睛看着密密麻麻的站点信息;向收银员递过几张磨得发毛的票子,却不知道该如何用智能地图导航。
好像有个不成文的规则:为80后、90后甚至00后设计电子设备和软件。一切新事物,只要能做到,就等于人人都能做。
这种“规则”对老年人来说,有点像是站在25度以上,时速10公里的跑步机上。尽管他们已经很努力了,但他们自己却在不断退缩。
有时,我们也在对未来的憧憬中,二十年后是否能够实现人机交互的大发展?虚拟现实、AR和脑机接口,即使走在旷野和荒漠中,也像是在小区散步一般,到处可以歇坐休息,随时有清凉饮料供应,永远不会担心迷路,一个彻底消除焦虑的梦境。
可是,真的有那么一天,你我还能跟得上么?
后来人视现在,亦犹今视之。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更需要科技企业的参与。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的学习能力显然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宁愿不犯错误,也不愿做任何改变。
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使用智能技术困难问题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互联网应用中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方案决定从年1月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年的网络应用适老化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
我要去帮助老、适老这件事了。
和老年人一起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由科技厂商伸出援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第一批“适老化”和“无障碍”名单中,就有个热能值非常高的主流网站和43个高频应用的app,这些app涉及媒体、交通、社交、购物、搜索引擎、金融、医疗保健等领域,堪称网络时代的“引水入户”。
因特网旅行平台响应迅速,上线“一键叫车”、“老人叫车”等功能,针对视力障碍人群推出的“无障碍出行”则覆盖主要城市74座,让“一键叫车”、“老人叫车”等功能。
在医院开张的时间节点,也是早高峰期间,医院取药,还可以通医院药房。
与各大通信交互平台,也都推出了“屏幕共享”和“远程协助”功能,使老人与孩子千里相携。孩子只要抽空和父母连线,就可以用手指轻触老人的电脑,消除“病灶”,避免叫人上门维修的不必要花销。
于是国内的智能手机品牌纷纷效仿,将“简易模式”、“屏幕共享”和“远程监控”功能,大大降低了老年人掌握新机核心用法的学习成本。
适老性和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刚起步,却已满山红。
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漫步在互联网时代,也像走在一个冰窖里,到处是黑暗和冰冷。那黑暗和寒冷中那淡淡的光芒,是被智能手机所照亮的。出门后,地铁走廊、医院药房、银行柜台门口、郊野公园候车处,都可能是唯一的灯光,指引回家的方向。
学习使用智能手机,等于学会上网。
今后,将逐步建立起诸如一键报警、亲朋好友代付、健康档案管理等多种适老化服务的提供和接入。技术绝不只是算法和机器,它还是进步的思想和心怀弱者的温情。有些人说,科技的进步,就是在黑暗中踩着坚冰前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在冷酷的黑暗与冷酷中,以冷酷的方式回应。但是,技术的内在应该是温暖的,因为不讲人情的技术会迅速衰败。
如今,一条通往科技新时代的道路可能正在被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