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阿坝松潘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
TUhjnbcbe - 2025/2/10 18:06:00

11月3日,松潘县最低气温已经低至零摄氏度,虽气温寒冷,但是这座高原古城的氛围却格外“热烈”。松潘县干部群众忙着制作花灯、排练花灯舞,准备迎接11月15日将举行的一年一度的花灯节。

松潘古城的羌族花灯表演。松潘县民宗局供图

作为四川民间花灯之乡,松潘花灯舞是当地各族群众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是当地藏羌回汉民族共有的精神财富,也是当地各民族团结进步的载体。

非遗文化回族琵琶弹唱。松潘县民宗局供图

长期以来,松潘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各民族在松潘大地上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已成为阿坝州民族结构、民族文化的典型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缩影。

消防“零距离”致敬“火焰蓝”活动中,一群“小萌娃”走进森林消防营区来。松潘县民宗局供图

坚定跟党走,各族儿女共绘同心圆

11月3日,松潘县川主寺镇车流不息十分热闹。在镇上海拔米的元宝山顶,一座金光闪闪的红军长征纪念碑特别显眼。这座纪念碑高41.3米、重10吨,基座为2.5米高的汉白玉,碑身为亚金铜贴面的三角立柱体,碑顶一位红军战士双手高举,一手持花,一手持枪,寓意红军长征的胜利。

“在各类红军长征纪念碑中,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所在的海拔高度,红军长征纪念碑都要数第一,被誉为中华第一金碑。”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的红色讲解员秦成勇说,这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总碑,是党中央、中央军委为纪念红军长征而决定修建的。

在红军长征时期,无数藏、羌儿女在松潘参加红军,走向革命道路,书写了一部松潘各族群众与红军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壮丽诗篇。

新中国成立后,松潘各族儿女紧跟共产党,走向新生活。为将党的声音传递到民族地区的每一个角落,出生于松潘县毛儿盖地区的桑木旦,年来到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工作,负责藏文审译。之后,相继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以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和第三卷藏文版的译审工作。

近年来,在“8·8”九寨沟地震、“8·16”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灾后恢复重建中,松潘县各族群众在同心共建新家园的实践中,凝聚形成了互亲互助、团结奋进的强大向心力。

自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启动以来,松潘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全县“政治工程、民心工程、强基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坚持以党建引领民族工作,将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福地”作为松潘“一城两心三地”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纵深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松潘深化“九进+N”活动,紧紧围绕“八个一”要素,打造“三线十点”展示区。目前,松潘创建为四川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6个、州级示范(先进)区(单位)个和教育基地1个、县级示范(先进)区(单位)个。同时,松潘县还深入挖掘选树“身边典型”,表扬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集体)4个,州级模范个人(集体)个,着力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

同时,松潘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注重在经济发展主阵地、乡村振兴主战场和维护稳定第一线锻炼少数民族干部,目前,全县少数民族干部余人,广大少数民族干部已经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成为了执政为民的骨干队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政治基础。

莴笋丰收,种植户们正忙着抢收。松潘县民宗局供图

状大特色产业,群众在发展中共享红利

“年11月1日至年3月31日,阿坝州国有4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实行门票‘买一送一’,国有4A级以下旅游景区门票全免。”11月3日,在松潘县镇坪乡解放村,村支部书记熊天忠看着路上游客车辆多十分高兴。

今年39岁的熊天忠是土生土长的羌族人,年,他怀着对家乡的爱回到解放村,并打算带着村民发展花椒产业。为了把产业做大做强,刚当选村支部书记的他联合村上6个种植大户成立了满山红合作社,并确定以“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发展花椒产业,如今8年过去,他已带动全县各族群众种植花椒1.2万余亩,产量超过吨,产值近亿元,每户种植户一年能增收元以上。

今年7月初,合作社新探索研发的产品花椒锅巴正式上线并入驻松潘农特产品展厅。“接下来还会有花椒麻花、足浴包等产品不断上新。”熊天忠说,合作社还将对藏红花椒进行榨油实验,对花椒的出油率、口感做摸底调查,准备投产花椒油。

“游客进来了,我们的产品才能卖出去。”熊天忠透露,村上还利用地理特色和少数民族特色、安登榜土司官寨等文旅资源,规划了“农旅”融合项目——麦吉椒香,项目建设进度已过半。建成后,游客也可以乘坐轨道运输车,到花椒园区内观光和体验农事活动。

不仅是花椒产业。松潘推动以脱毒马铃薯、莴笋、胡豆为代表的松潘绿色蔬菜,以松贝、羌活为代表的松潘中药材,以牦牛、藏香猪为代表的松潘畜牧产业,做实做强“松潘字号”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推动“互联网+”新经济发展项目,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新路,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的“虹吸效应”和“溢出效应”中鼓起了“钱袋子”。

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党执政之本、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近年来,松潘顺应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全面发展民生事业,高标准实施民生实事,15年免费教育、“一村一幼”教育全面推行,“医联体”建设持续深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极大增强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的信心决心,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新的光荣和梦想,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同时,松潘还持续推进“法律政策七进”和基层法治示范创建,成功创建州级法治示范县、州级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26个、州级法治示范乡镇8个、省级法制示范教育基地1个,开创全省藏汉双语庭审先河,形成全社会人人知法守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驾护航的局面。

校园内,师生一起开展趣味活动。松潘县民宗局供图

广泛交流融合,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

11月2日,松潘县进安镇黑籽儿幼儿园内传出阵阵欢声笑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正跟着音乐的节奏做着各种趣味小游戏。值得一提的是,这所幼儿园的学生由藏、羌、回、汉等多民族组成。

不仅是孩子,幼儿园的师资组成充满“民族风”。院长郑娇说,“我们幼儿园18名老师中,都是来自阿坝州的本土学前教育人才,包含有藏羌回汉四个民族。这样做就是为了把师资人才留了下来,要培养松潘本土的学前教育人才。”

作为松潘县第一所“公建民营”幼儿园,黑籽儿在做好学生课堂教育的同时,黑籽儿幼儿园还围绕“党建引领,三融合教育模式”,探索出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可推广、可复制的社区发展治理办法,并以“党员+社区骨干+教师+家长”的形式,已孵化培育了1支由藏羌回汉等多个民族组成的“进安志愿服务队”。

如今,在黑籽儿幼儿园的引导下,“进安志愿服务队”带动下,社区居民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与到社区自治和社区治理发展的行动中,共同建设各民族团结进步、和谐美好、宜居的社区。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课程中也会引导广大师幼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把爱国、爱党、爱民族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中,共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郑娇说。

群众工作是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渠道,是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重要手段。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是松潘方位、多层面、多元化聚焦群众工作的实践缩影之一。

除此之外,松潘还充分发挥村两委会、驻村工作队的作用,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村规民约、进农(牧)民夜校,积极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一家情”等联谊活动。同时围绕东西部对口帮扶和省内对口帮扶,推进双项交流,鼓励各族群众赴内地及沿海务工就业,争取帮扶地区和单位干部交流挂,支持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垮区域流。

如今,松潘全县10个社区均形成了“多族一街居、风格迥相异”的各民族交融相处景象。县城打造民族文化广场4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街1处、民族团结进步长廊1处……

“通过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从环境延伸出民族团结进步情,让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成为全县7.3万各族群众的行为规范和自觉意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了社会基础。”松潘县委主要负责人说,下步工作中,松潘县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发扬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各族干部群众“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巩固发展松潘县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奋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松州大地常开长盛。

(松潘县委统战部供稿)

1
查看完整版本: 阿坝松潘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