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临海市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着力构建“1(党建联盟)+4(组织体系、生产服务、供销服务和信用服务)”标准化体系,大力建设产业农合联,探索共同富裕新模式。
一、高标准“建”,凝聚共富活力。一是主体聚合,培育可复制、可借鉴的产业农合联。出台《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建设和运行规范》,明确组织建设、治理方式、场所要求、资金管理、服务内容等14项要求。按照“有规模、有场所、有载体、有人员、有机制、有特色”六有标准,组建产业农合联,已建成杨梅、茶叶、生猪等9个产业农合联,吸纳会员家,辐射带动3万余户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其中柑桔、茶叶两家产业农合联成为省级第一批认定的产业农合联。二是组织搭台,构建有特色、有活力的党建联盟。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出台全国首个面向农合联领域的党建联盟标准《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管理规范》,由镇(街道)党委或行业龙头企业发起,串联行政村、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电商协会等主体党组织或党员,建立起覆盖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特色产业党建联盟,成立小水果产业农合联党建联盟、涌泉镇农合联党建示范联盟、西兰花开党建联盟等7个,涵盖党支部86个,有党员名。开展“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工程,鼓励党员在新品种选育、市场营销等环节先试先行,建立示范基地1万余亩,党员带头引进推广新技术52项,覆盖农田4.2万亩,推动联盟资源集聚、共建共享,形成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格局。三是资源统筹,打造更精准、更高效的服务平台。最大限度整合各类为农服务资源,出台《农合联“三位一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对场地、人员、管理等作出明确要求,建成省级现代农业服务中心7家、医院9家和农民合作经济服务中心20家。依托引才平台——橘乡汇才中学,引进两名中研所柑橘专家进行完熟果储藏技术研究,实现柑橘从15天延长3个月;农业服务中心提供农技指导、培训、农资、金融、保险等10余项服务;搭建田间学校、农产品交易中心、智囊团会诊室,提供技术培训80余次,生产指导余次;发挥医院作用,通过“益农宝”APP,提供病虫害诊断、技术指导服务,帮助会员减少60%庄稼病害,年收入增加20%。
二、合作化“干”,提升共富动力。积极探索“产业农合联+”合作模式,形成“层层向下”的经营指导机制和“层层向上”的利益共享机制,打造产业农合联发展新路。一是“产业农合联+基层供销社”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依托基层供销社,以基层社承担市场主体,利用基层社基础设施和国内外销售平台,发展“电商+基地直销”销售模式,实行“利润分红+产品返利”,实现保障利益共享。如小水果产业农合联发挥永丰基层供销社在产品推广、市场营销的职能,利用其乡贤人脉资源和进出口自主权,实现国内销售额万元,出口额超0万元。基层社将每年利润所得的20%用于支持产业农合联的建设与发展,会员可根据投售量享受5%的二次返利。同时,引导会员开展“中国特色休闲小水果之乡”联合品牌抱团购买服务,为会员降低近20%的包装制作成本,节省近16万元的农业投入品成本。二是“产业农合联+开发公司”辐射农户“利益联结”。探索建立生产主体、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三方受益工作机制,发动会员以投资入股形式组建农业开发公司,业务联结以产业农合联为主,利益联结以企业为主,开展市场化、企业化运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如豆面产业农合联整合31家豆面小作坊,成立台州市同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台州市最大豆面产业生产集聚区,开展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技术、统一营销、统一管理、统一价格的“六统一”服务。目前,园区共有班组9个,每组每天可生产干豆面约0公斤,年产值约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区番薯种植户余户,实现户均年增收元。三是“产业农合联+龙头企业”助推服务“提档加速”。与龙头企业开展对接,为会员提供集农资供应、技术指导、资金信贷、信息共享、区域品牌、产品营销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开展直营、分销、网销等“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方式,在全国各省市建成品牌示范专卖店、连锁专卖店、门市部等营销网点,同时利用企业的龙头优势,将产品远销海外,全面打通相关产业的销售渠道。如茶叶产业农合联依托羊岩茶场,将产业龙头的生产、销售、品牌等优势融入产业农合联,形成集茶叶生产加工、行业培训、文化博览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联结全市近90%的茶叶生产基地,涵盖全市75%的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带动周边余户茶农增收致富,户均年增收多元。
三、多元化“推”,增强共富动力。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合作,激发产业“内生动力”。坚持现代技术导向,与浙江省农科院等专家开展对接,通过“农技云直播课堂”,开设草莓安全生产与健康栽培、柑橘稳产提质、灭生除草等专项品种生产交流会,收看直播人数累计达15万余人次;对接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引进无人机统防统治技术,在杨梅和柑桔种植基地试验飞防,鼓励会员和农户参与统防统治项目,生产环节实现省药40%、节水90%;加强产学研合作对接,与浙江省农科院开展合作,打造浙江省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大力引进“天工墨玉”“天工丽人”“天工翠玉”等葡萄新品种及“满山红”“银霜”等枇杷新品种,其中“天工墨玉”市场销价较一般品种增长80%,帮助农户增收30%。二是拓展销路,保障市场“货流其通”。依托供销社优势,充分发挥展销会在市场营销的渗透效力,积极推选农业主体参加直播节、年货会、线上线下农博会等各类农产品展销会,加快与农产品新零售渠道对接,拓宽农产品销路,提升临海品牌形象。推选参展合作社余家次,达成现场销售额万元,订单数余笔,订单额约万元,各类农产品销往20个省份,展会经济订单增长量平均突破20个百分点。三是做活信贷,疏通农业“资金血脉”。出台《农合联信用评定服务规范》,根据会员信用等级评定结果,在贷款利率、额度及期限方面给予不同程度优惠。与农商银行合作,量身定制“杨梅贷”“茶叶贷”等“农合产业通”系列产品,在小水果产业农合联开展2亿元授信试点,凭借三星会员和党员会员可享受的最低利率仅4.78%,累计发放贷款0万元,惠及余农户。积极开展新型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以“保大户、保大灾、保成本、低风险、低保障、易操作”为原则,推广“惠农保”雇主责任险,年度承保面积超亩,有效分散农业劳作风险。
(临海市农合联执委会)
end-->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