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有一种野草,它的茎上长满了刺,摸起来很扎人,但是它那细嫩的茎却很难吃。很多乡下娃儿在春晚的时候吃过饭,春晚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们正忙于耕种,小山坡上,屋前的菜园边,都爬满了这种野草,那时正好是它出芽出穗的时候。那时候是暑假,到处寻找这样的美味可口,也不怕被刺中,如今想想真是浓浓的童年回忆啊!现在爱吃的人都吃不下了。
这种草本植物名为“刺苔”,是一种长着刺的灌木,吃的时候会剥去草本植物的表皮,露出里边翠绿的茎,咬一口,水很大,味道甜而滋润,很像新鲜水果。摘取苔藓选嫩的才可以吃,大部分能断的都比较嫩,年老之后就像树术一样,咬不动,就不能吃。每年只有在春末夏初才吃刺苔,所以儿时每到此时节也要费时费力地寻觅,为了更好的美味也是豁然开朗。
对于乡村娃摘刺苔吃,大大家一般没有什么建议,但会劝劝乡村娃,那种有空隙的刺苔,表皮破了口就不能摘,听说那种刺苔是蛇吃的,小孩子不能吃。基本每个乡娃都被“警告”过,所以摘刺苔见刺破了皮也就绝对不会碰了。这种传闻也不知道是否真的,但夏日野地中出现各种蛇倒是真的,很可能老人们是想按照这种方式让乡下娃们避开危险吧!
夏日里,刺苔盛开,花朵呈乳白色或浅粉色,具有一种非常淡雅的香味。在苔藓长大后,它的刺会越来越尖利而坚硬,就像一根鱼钩,假如不小心被刮到皮肤上,那就是一道血迹,见血就疼死了。所以有一些农民盆友会在菜园边种上刺苔草,形成一道长刺的栅栏墙,以防止小狗、小猫、母鸡等小动物进入菜园并捣蛋。
不仅能服之,它还具有清热除火的功效。取刺苔时被蚊子咬过,将刺苔放入口中嚼碎后,敷在蚊子咬过的地方,可迅速退肿。闻名遐迩的刺苔的根茎还是一味的中药,除了有清热去火的功效,还可以利湿,主治妇产热寒,腹痛,食欲不振,浮肿及急性中耳炎(摘录于《新华本草志》)。
各位读过书的人,看到刺苔有没有很深刻的童年记忆?小编看到过这样的照片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很想回家去摘刺苔吃,有没有人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