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崛围山”——漫山红叶渲染之下的山景
红叶总是会诠释出一份别样的情感,可能是丰收的感情,也可能是秋季之下的萧瑟感,也可能是与不同的内心都有着一份映衬,幼年的时候我对于红叶便怀有着一份独特的情感,或者是在古诗中得到的一份情感,又或者是在一张张精美图片的修饰所领略到的,但这份情感一直以来都在我的内心之中存留着。秋天红色的叶子铺遍山,伴随着沙沙的风声总是会渲染出一份独特的意蕴情感,走过传统风韵十足的晋祠,领略过城市地标建筑的“凌霄双塔”,这次我决定走进太原的崛围山,满足幼年时期在古诗句之下了解到的红叶,感受山峰之上所塑造出的的独特情韵感,领略宗教文化在这里的魅力,欣赏古老建筑在此留下的一道历史情韵,带着一份十足的向往,我踏上旅程,来到几千年文明铸就之下的历史古城太原,感受崛围山所绽放出的一道绚丽姿态。
崛围山的地理位置是在太原市西北方向的尖草坪区,山体呈着南北走向的分布,一千四百米的高度设立,在它的四周是可以见识到盛景的,周边的自然景观与其自身山体景观相互配合共同在这里绘制成一幅绝美的画卷,站在崛围山的山顶向下俯视去,可以感受到四周的群山就如同波浪一样盘旋着,仿佛是形成一道巨大的漩涡,像倒立的喇叭,又像是一个绝大的圆盘,正是因为这样的景观,所以这里便有了“崛围山”名字。山体景观绝美自然风韵的塑造之下,成就了这里如梦似幻的盛名。
对这里的景致有了一份简单的了解之后,我便开始了在这里的正式游览,带着最初的一份向往,满足幼年时期的一份想象,我先是观赏到了这里的崛围红叶的盛景,崛围山自古时以来一直都是桦柏成林,在秋天的时期,萧瑟的秋风渲染之下,这里的红叶是会铺满全山营造出一种特色的情韵之感,而且我听说这里的景观是被称之为晋阳古八景之首的,一年四季之中都有着不同的魅力之处,春夏时期的大片碧绿,将宁静、自然之意在其间淋漓尽致的呈现着,当秋天来临的时候,这里便迎来了最美的时光!
崛围山就如同是披上了一身红色的衣装一般,像云霞一般耀眼夺目,如火苗一般的红叶在树上随着风摇曳着,不时之间随着秋风发出飒飒的声音,红色将山体映衬的别具光彩,就连脚下的小草仿佛也都成了红色的一半,蓝天、白云、波涛、山体、红叶彼此之下相互照映,一副绝美的山景如同绘制而成一般在这里呈现着。观赏这里的景致是可以同内心中有着一份沟通的,仿佛你想要得到的一切景韵在这里已经一一的呈现出来了一般,在这里我伫立了许久,被这里的一份特色情韵紧紧的包裹在其中,没有一丝想要离开这里的景观。
感受到红叶铺满山的绝美景致之后,我来到了这里的七级舍利塔,它的地理位置是在多福寺东南方向的山顶之上,舍利塔原是宋代时期的建筑,朝代的建筑风格在塔中完美的呈现着,这里的塔基、平台都是用砖石砌成的,二十五米高的塔,共分为七层的格局,六角六面的呈现,精巧的感觉是会不自然的在其间生发出来的,在崛围山之巅高高的设立着,观赏到塔的情感呈现之外,在这里的观赏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里的登高远眺,在这里远远的望去,是可以领略都太原城的全景的,钢筋水泥建造的高楼大厦,泛着波光的汾河水景,道路两岸的绿树都是可以尽收眼底的,远远的望去还可以看到与之遥遥相对的凌霄双塔,在这里的观赏真可谓是心旷神怡,领略宋朝时期的建筑风貌,感知宗教的文化魅力,还可以将太原城的景观一览无遗的观赏到。
观赏塔景的建筑之美,领略城市的全部风貌之后,我来到了这里的土堂净因寺。大佛寺是对于这里的一个别称,依着山体而建筑,在东边临着汾水,古老的柏树在这里参天的生长着,高大的树木在这里形成一片片的阴凉之地,北齐时期的建造,明朝的多次复修在这里观赏之时的历史沧桑变化之感是浓浓的渲染着的,坐北向南的建筑格局。
这里的整个建筑是呈着长方形的模样的,前后两进院落,听这里的工作人员说这里在旧时是有着南、中、北三进院落的,现在所剩下的便是我们可以看到的这两进院落,在前院中可以看到的主要建筑是这的大佛洞,在洞的前边有一处高台,在台上建着一座重檐歇山顶式的楼阁,砖石结构的阁内土洞中供奉着一尊泥塑的阿弥陀佛的像,雄伟壮观的庄严肃穆之感是在其间体现着,欣赏这尊泥塑,我是极其佩服塑造者的精湛技艺的,一份高超的手法将古佛的风采完全的呈现了出来。在阁前的台阶之下还可以看到一对石狮,听闻这是金代时期的雕刻品。在这里除了阁楼的独特建筑风格呈现,石狮的年代沧桑变迁感展现,精美的雕刻艺术之外,在这里还可以听闻到许多关于大佛的神话传说。
满山红叶渲染之下的崛围山除了可以满足我少年时候,对红叶的一份向往之外,在这里是可以欣赏到许多别样的景致,富有宋朝特色的建筑风格,雕刻艺术的精美呈现,山巅的塔景风光,城市的风光领略都是我在这里得到的一份收获。太原的崛围山就是一个具有如此魅力的景点,是可以在这里领略到许许多多的盛景的,可以让游者的内心和视野获得一份双重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