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代名人大家竞相歌颂中国杨梅之乡国家
TUhjnbcbe - 2025/4/22 1:45:00

地理标志文化:丁岙杨梅

温州有民谣:茶山杨梅雁荡酒,江心寺后凤尾鱼

更有古代名人大家竞相歌颂!

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提到“樗枣杨梅”。

李白: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白居易描写杨梅花:花非花,雾非雾。天明来,夜半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时朝霞无觅处。

苏东坡歌颂荔枝的诗句!认字的都会“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更有歌颂杨梅的诗句:“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着实让杨梅“扬眉吐气”!

陆游杨梅诗:绿荫翳翳连山市,丹实累累照路隅。未爱满盘堆火齐,先惊探颌得骊珠。斜插宝髻看游舫,细织筠笼入上都。醉里自矜豪气在,欲乘风露扎千株。

明朝礼部尚书、余姚人孙升在京为官为稻梁谋,分身乏术,想到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心中极度郁闷,写下:“旧里杨梅绚紫霞,烛湖佳品更堪夸。自从名系金闺籍,每岁尝时不在家。”

清代全祖望有咏《白杨梅》:“萧然山下白杨梅,曾入金风诗句来。未若万金湖上去,素娥如雪满溪隈。”

与全祖望同朝的杨芳灿的在《迈陂塘·杨梅》中怀旧:“夜深一口红霞嚼,凉沁华池香唾。谁饷我?况消渴,年来最忆吾家果。”

走遍中国发现地标——丁岙杨梅

丁岙杨梅,别称是龙睛,一种水果,特点是果大肉多核小。丁岙杨梅生长于丁岙,丁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

相传早在明朝嘉庆年间,丁岙板障崖下有一棵杨梅树。因崖下阴润适度,土质松厚,生长得特别茂盛,结出的杨梅尝起来甘醇可口。一直以来,本地杨梅基本以荸荠种杨梅、东魁梅、晚稻梅这些梅子为主。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岙村农民把崖下杨梅挑进城里卖,人们品尝后,大为惊艳,认为其色味居温州杨梅之冠。

丁岙杨梅特性

茶山丁岙梅是浙江省4大杨梅优良品种之一,是杨梅中最好的鲜食品种,其特点是:

品质佳:果实色泽鲜艳、柔软多汁、甜酸可口、个大核小,素有“红盘绿蒂”之美称。

投产早:嫁接后4~5年就能投产,7~8年盛产。

产量高:一般亩产量达公斤,最高产量在公斤以上。

寿命长:盛产期达70~80年,最长达百多年。

树形美:树形较矮呈自然圆头型。

效益好:一般亩产值达上万元。

丁岙杨梅营养价值

杨梅营养价值高,是天然的绿色保健食品。据测定,优质杨梅果肉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13%,含酸量为0.5~1.0%,富含维生素、花青素和一定量的蛋白质、脂肪、果胶以及8种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其果实钙、磷、铁含量都高出其它水果10多倍。二、杨梅的药用价值

杨梅在医疗上有多种作用,具有消食、御寒、消暑、止泻、利尿、治痢疾以及生津止渴、清肠胃,除烦愤恶气等多种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愤恶气。”。现代科技证明杨梅中的原花青素,有降低血脂、扩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脂,减少脂肪肝发生;可以减轻心脏冠状动脉收缩,减轻心肌缺血导致的心脏的损伤;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形成和提高血管弹性而有显著的降压作用。

适合人群:一般人都能食用。

温馨提示:食用杨梅后应及时漱口或刷牙,以免损坏牙齿。食用时蘸少许食盐则更加鲜美可口。杨梅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故溃疡患者要慎食。杨梅性温热,牙痛、胃酸过多、上火的人不要多食。糖尿病人忌食杨梅,以免使血糖过高,所以一般不要一次性食用过多。

丁岙杨梅药用价值

西医:杨梅含有多种有机酸,维生素C的含量也十分丰富。不仅可直接参与体内糖的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且还有降血脂,阻止癌细胞在体内生成的功效。所含的果酸既能开胃生津,消食解暑,又能阻止体内的糖向脂肪转化的功能,所以有助于减肥。杨梅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细菌有抑制作用,能治痢疾腹痛,对下痢不止者有良效。杨梅中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杨梅果仁中所含有的氰胺类、脂肪油等也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

中医:作为名贵珍果的杨梅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它能帮助消化,利尿益肾,去暑解闷。具有养胃健脾,排毒养颜之功效,并能理气活血抗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祖国传统医学对它亦有很高的评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愦恶气。”民间还习惯挑选上等的杨梅浸于白酒之中,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烧酒杨梅”。在赤日炎炎的盛夏,吃上几颗烧酒杨梅,能消暑开胃,令人气舒神爽。

丁岙杨梅产地资源优势

瓯海位于浙江省东南部,瓯江下游南岸,东经°19′~°55′北纬27°55′~28°10′之间。境内山地、平原、河流、溪涧犬牙交错,山水相间,风光秀丽,以“六山、一水、三分田”著称。丁岙村是丁岙杨梅起源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形如山斗,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平原河流纵横,乃温瑞塘河之支流,山区峰峦绵延,乃大罗山之支脉,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平原水网和山区相交地带。丁岙杨梅一般栽培于海拔5米至米处,坡度15°~45°,借助大水体、山体调节温度和湿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气候

瓯海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短夏长、四季分明,水热变化同步,年相对湿度80%,良好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杨梅。

土壤

丁岙杨梅适宜生长在红土壤类、黄红壤亚类、黄泥土属的黄泥土,丁岙杨梅果园土层深厚、土质松软、排水良好。据山根山郏底铜钱山不同海拔山腰土壤分析,有机质含量2.47%,PH值为5.7,当地称为“漏砷土”,该土壤就是丁岙杨梅最理想的土壤类型。

丁岙杨梅历史渊源

杨梅,又名龙晴、朱红,因其形似水杨子、味道似梅子,因而取名杨梅。

杨梅是中国特产水果之一,素有“初疑一颗值千金”之美誉,在吴越一带,又有“杨梅赛荔枝”之说。杨梅果实色泽鲜艳,汁液多,甜酸适口,营养价值高。

杨梅的生长和栽培历史悠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浙江河姆渡遗址的挖掘中就发现了野生杨梅核,以此推算,杨梅的生长历史可追溯到年以前。

至于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二世纪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其中有“樗枣杨梅”的词句,这是南方杨梅北引到长安种植的最早尝试的记载。

年,在湖南长沙市郊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发掘出一个陶罐,内有杨梅果实和种子。经鉴定,与现今栽培的杨梅完全相同。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县罗泊湾出土的西汉古墓中,也有许多保存完好的杨梅核。

汉代陆贾在《南越行记》中写道:“罗浮山顶有湖,杨梅、山桃绕其际”。

据此证明,我国人工栽培杨梅的历史至迟从西汉开始。

明朝弘治年间(公元-年)《温州府志》中就有温州盛产杨梅的记载,距今已有多年。

清光绪八年(公元年)《永嘉县志》载:“旧志土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说明茶山丁岙杨梅品质之好在多年前已闻名遐迩、当时的温州民谣“茶山杨梅雁荡酒,江心寺后凤尾鱼”最能反映茶山丁岙杨梅在温州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民国二十二年(年)《中国实业志(浙江省)》中浙江省各县杨梅产销表记载,永嘉(今温州瓯海)杨梅产量达到七五〇〇担,其中有一三五〇担运销上海,说明民国年间茶山的杨梅产量已非常可观,市场知名度已扩大到上海等地。

年,这种具有“红盘绿蒂”特点的杨梅,被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命名为“瓯海丁岙杨梅”。

年,丁岙杨梅大棚覆盖早熟技术实验获得成功。

年,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成立杨梅协会。

年,瓯海杨梅标准化生产推广实验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同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创办温州市杨梅技术开发中心。

年,丁岙杨梅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附:地理标志丁岙杨梅的小知识

丁岙杨梅为浙江省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丁岙杨梅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现辖行政区域。

本文作者:王浩为跨界创客、资深策划人、中国地理标志文化产业的发起人与倡导者、万慧智库研究院地理标志委员会副主任、致邦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地理标志:国家三部委地理标志

概念链接:地理标志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或名称),《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以下简称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将其定义为:“其标志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有关”。我国年修订后的《商标法》也增设了地理标志方面的规定,其第16条第2款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从TRIPS协议和我国《商标法》可以看出关于地理标志的定义基本上是相同的:地理标志是表明某一种商品来源于一成员方地域内,或此地理内的一地区并且该产品的特定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的标志。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名人大家竞相歌颂中国杨梅之乡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