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时逢立秋,送上一首著名的七律,露冷秋凉,
TUhjnbcbe - 2025/7/2 18:05:00

正当赤日炎炎、暑热难耐之时,不知不觉已经立秋。淡远的天空中,虽然没有一点秋意,但枝头的树叶却逐渐地随风飘落。

一叶飘来便是愁,良宵沉静月当头,秋天没有春的娇柔,也没有夏的热烈,却多了一些丰收的喜悦。金黄的稻谷、火红的高粱,让一望无际的田野变得极富诗意。

秋天仿佛是一幅画,更像一首诗。范仲淹喜爱碧云天、黄叶地,还有青山绿水映照着斜阳;白朴赞美孤村落日残霞,以及白草红叶点缀着黄花。秋是清爽的,树树秋色、山山落晖;秋是惬意的,山路无雨,却翠湿人衣。

荷塘里,暗香浮动,也诉说着古老的爱情故事;菊园中,游人如织,也激荡着传统的思乡情绪。时逢立秋,送上一首著名的七律,露冷秋凉,思念远方。

秋兴

唐代: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这首诗选自《秋兴八首》,唐大历元年秋,杜甫流寓在夔州,诗人欣赏秋景,从而感发诗兴。杜甫晚年体弱多病,亲朋离散,心情极其寂寞抑郁,这首诗抒情写景,波澜壮阔,更表达了诗圣的一腔悲情。

开篇就显得秋意萧瑟,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残,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森的迷雾中。诗歌是诗人心情的反映,杜牧看见满山红叶,不胜欣喜;而杜甫暮年贫病交加,却还要不断地奔走漂泊,所见皆是“凋伤、萧森”的场景。

秋天的天空本来明朗澄净,蔚蓝的天空中万里无云,仰望苍穹,广阔迷人。可是诗圣却说,巫峡中波浪滔天,乌云好像就要压到地面,天地一片阴沉。

“塞上风云”,一语双关,既是描绘巫峡秋景,也是对大唐时局的担忧。一个“阴”字,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阴沉和愁怨。

诗圣善于写景,更经常在其中融入自己的家国情怀,颈联即由秋景触动情思。花开花落已两载,花儿盛开时,却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诗人却不能东归,长期飘零、心系故园。“他日泪、故园心”,显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两开”二字,也显出对故乡真挚的思念之情。

最后老杜的思绪又回到眼前的近景,诗人清楚地听见,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眼看寒冬就要来临,处处都在赶制御寒的冬衣。又一年很快就要过去,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也更加深沉。

作者选用了“刀尺、暮砧”这两个典型的意象,又用“催、急”进行形容,拟人化地展现出年关将至时倍感思乡的情感。

寒风起,秋意凉,鸿雁思远方。秋天是一个令人思归的季节,落叶飘零,是对根的思念;柳叶枯黄,是对轮回的追忆。荷塘边的香味渐淡,丛菊却在月光下更显金黄。果园里苹果、梨子挂满枝头,也散发着诱人的果香。

露冷秋凉,思念远方,李白曾在月夜下沉思,秋风不息、月华挥洒,诗仙遥望远方,逗起无尽的情思和愁绪。苏轼也在秋夜里长久伫立,月上屏帷、冷透人衣,东坡更觉别意浓浓、身心憔悴。

秋叶,禁不住浅浅的思念,慢慢凋零;流水,浮不动沉沉的忧伤,渐渐远离。正所谓,丛菊两开,孤舟一系;落叶飘零,一片秋意。

1
查看完整版本: 时逢立秋,送上一首著名的七律,露冷秋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