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香*营山地公园入口
蜿蜒向前的公路及自行车道(李潇潇摄)
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独具彝族特色的雕塑(李潇潇摄)
木栈道直通*营东大门
古彝士兵雕塑(李潇潇摄)
奢香*营东大门
近日,来到百里杜鹃大草原的山脚下,一个极具彝族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上面用汉文和彝文书写着几个大字:奢香*营山地公园。这里是奢香*营山地公园的入口处。
作为全国第一批全域旅游示范点,百里杜鹃风景区为了补齐旅游短板,打造5A级景区重量级升级版,在对主景区进行提质升级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新景点。
景区建设:以花为挈倾力打造特色山地公园
驱车从山下往上行驶,不一会儿,道路两边的红色自行车道就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自行车道旁,用生铁铸就的古代彝族士兵手持兵器笔直地站立着,似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仔细一看,这些士兵分为5种表情和形态,而他们手中的兵器,正是造型别具一格的路灯。
百里杜鹃大草原位于百里杜鹃风景区普底核心景区,是一片2万多亩的纯原生态天然草甸。受高海拔气候和风力影响,草原上的植物多为高山矮化杜鹃、原生灌木、苔藓、蕨类、牧草。景区原生态森林覆盖率达80%,常年气温14.8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紫外线强度低,空气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过6.9万个,是得天独厚的“天然大氧吧”和“天然大空调”。
结合大草原秀美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作为全省个生态体育公园之一,奢香*营山地公园的打造,以彝族(奢香)文化为主线,集彝族古*事展示、体验与现代山地体育运动于一体,核心区域为亩。
随着距离山地公园的核心区越来越近,索道、跑马场、康养栈道等越来越多的体验项目逐一呈现在记者的眼前。再听着百里杜鹃管委会副主任杨超的讲解,奢香*营山地公园的布局和规划在记者的脑海里清晰起来。
据介绍,公园建设内容包括古彝文化体验区、国际露营区、山地休闲运动区、民俗体验区、拓展体验区以及高山植物科普区,而每个体验区又根据其自身特色设置了不同的体验项目。
“就拿古彝文化体验区来说,它设置了冷*事博物馆、狩猎区、和影视拍摄基地等项目。通过冷*事博物馆,游客能够近距离地观察和了解到古代彝族的*事文化。”杨超介绍,狩猎区分为成年男子狩猎区和妇女儿童狩猎区,在这个区域内,成年男子可以亲身体验利用弓箭进行原始狩猎的乐趣,妇女和儿童则能用网兜狩猎。狩猎的动物为指定的周边老百姓所喂养,游客在猎到动物后,可到老百姓家进行烧烤,如此一来,在旅游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又能带动周边老百姓富裕起来。
而在影视拍摄基地,除建设展示古彝*事文化的拍摄场景,公园还会构建专业的拍摄团队,提供剧本、道具、后期制作等服务,让有演员梦的游客能在这里亲身体验表演的乐趣,并为进行体验的游客制成视频成品,让游客能够看见自己出演电视剧的样子。“这样一来,既能圆了游客的演员梦,当全国各地的游客将他们的作品带回去展示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时,又宣传了咱们百里杜鹃的风景和文化。”杨超说。
然而,整个奢香*营山地公园6个区域内有趣的体验项目并不止于此,整个百里杜鹃风景区进行全域旅游打造的新景点也不仅于此。目前,以文化和体育为主题的奢香*营山地公园,建设启动项目已经完成;位于鹏程管理区的启化村,以观光农业为主的彝山花谷的打造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彝山花谷景区的草木花卉以及精致的水景观皆为人工打造,自然醇美的风光结合人工悉心规划,充分体现出了彝家人将“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的民族风情。杨超告诉记者,彝山花谷原计划种植鲜花00亩,现今已种植亩,解决了百里杜鹃夏、秋、冬三个季节无花可看的问题。
此外,该景区还有温泉度假区、杜鹃花种质基因库、儿童游乐园等配套设施,将生态、生活、服务、景观等功能有机结合。
按照“抓龙头、连金线、带亮点”的思路,百里杜鹃形成了“1+4”的规划,即在提升景区整体质量的同时,着力发展4个新景区:奢香*营山地公园、彝山花谷、米底河景区以及花海文化城湿地公园,使景区形成春看花、夏避暑、秋休闲、冬养生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进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多元化旅游业态。
景区推进:以文促旅全面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
“百里杜鹃是原水西的核心区,文化底蕴丰富。而文化,是推动旅游发展的灵魂。”杨超介绍,奢香夫人开驿路、改良彝族文字、兴起农业、沟通交通,是彝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将公园定位于奢香*营山地公园,能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古代*事文化和彝族文化。
在奢香*营山地公园的古彝文化体验区里,有一个彝族通天记月石阵。石阵根据彝族的10月太阳历打造,解释了10月太阳历是如何分年、月,怎样记时间等等,诠释了10月太阳历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彝山花谷,下一步,景区将把彝族和苗族的图腾和文化植入进去,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精品景点。
除景点外,百里杜鹃将在全区着力打造彝族文化,以此助推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百里杜鹃成立了彝族文化研究所,并已开始着手在全区范围内对民族民间的语言、文字、服饰、歌舞、习俗、餐饮、碑刻、建筑、书籍等进行梳理、登记、搜集和购买,借此深入挖掘和传承彝族文化内涵。
同时,将辖区内普底小学和金钟小学两所学校作为试点,在3至5年级推行汉语和彝语双语教学,并正式纳入教学计划。预计到年推广到辖区内所有中心小学,到年覆盖辖区内所有小学。“3年学习,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彝语。通过学生用彝语和家人交流,又能带动起家庭对彝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形成一个适宜彝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良好语言环境。”杨超说。
在此基础上,百里杜鹃还拟计划通过每年举办彝语演讲比赛、歌舞比赛、书法比赛等赛事活动,来推动彝族文化的传承。
为提升5A级景区品质,接下来,百里杜鹃还将继续完善交通路网、游客服务中心等各项基本设施建设;完善门禁系统等智慧旅游设施,全面打造智慧旅游景区。预计到年3月,部分门禁系统及公路投入使用;到年9月底,所有智慧景区功能全部投入使用。(毕节日报张黎刘靖林张晓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