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年前,一首《乌苏里船歌》让世界听见了黑龙江省世居民族赫哲族。伴随《乌苏里船歌》的流传,赫哲族这个世居黑龙江省、新中国成立初期仅余多人的极少数民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特殊的民族风情,吸引着游客或自驾或随团来到乌苏里江边的赫哲族小村庄......
(上下滑动查看歌词)
《乌苏里船歌》
郭颂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声)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呢哪赫雷给根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
蓝蓝的江水起波浪
赫哲人撒开千张网
船儿满江鱼满舱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云飘过大顶子山
金色的阳光照船帆
紧摇桨来 掌稳舵
双手赢得 丰收年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白桦林里人儿笑
笑开了满山红杜鹃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人民的江山万万年
啊朗赫呢哪啊朗赫呢哪(回声)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赫赫呢哪
啊朗赫赫呢哪赫雷给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音乐创作氛围活跃,诞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著名歌曲。这些歌曲蜚声海内外,首首经典,久唱不衰。它们不仅影响了黑龙江人,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歌曲《乌苏里船歌》《太阳岛上》《我爱你,塞北的雪》《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等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宣传大使”;《我为祖国献石油》《北大荒人的歌》《长大后我成了你》等传递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时代精神和榜样力量;《好日子》《越来越好》等唤醒人们对亲情的珍视,抒发美好生活带给人们的喜悦,其中《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在赫哲族传统民歌曲调基础上改编创作的歌曲,反映赫哲族人过上幸福生活,欢快,甜美,心情格外开朗的革命歌曲。20世纪60年代,郭颂老师以其高亢悠扬的旋律唱响了神州大地,也奠定了郭颂作为民歌演唱家的地位。歌曲《乌苏里船歌》传唱了半个多世纪,唱出了赫哲族的美好幸福生活,也让世界听见了赫哲族这个民族。年,年轻的胡小石带着挖掘少数民族音乐宝藏的想法,踏上采风之路,他去到了当时赫哲族的三个聚居地——街津口、八岔和四排。走近赫哲族他发现,从一个人口很少的民族到与我国其他民族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翁,赫哲族人民洋溢着强烈的幸福感,这深深地触动了胡小石。当时三个赫哲族聚居地中,胡小石最后到的是四排乡,四排乡附近蓝色的乌苏里江,加上打鱼的船队和苍翠的大顶子山,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出于审美考虑,他最后选择写了乌苏里江。作曲家汪云才当时先于胡小石也来到了赫哲族聚居地,在当地搜集民歌。“回到哈尔滨,郭颂、汪云才我们三个人在一块碰头,不约而同地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