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①我愤怒得竖起了头发,顶飞了帽子。登上高楼,凭栏远眺,迅疾的风雨刚刚停歇。抬起头,远望天空,仰天长啸,报效祖国之心激荡于胸。三十年来虽然已建立了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余里,经过多少风云日月。好男儿,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不要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年的耻辱,仍然没有雪洗。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平息!我要驾着战车,长驱直进攻向贺兰山,将敌人的老巢踏为平地。我壮怀激烈,谈笑风生,饿了就吃敌人的肉,渴了就喝敌人的血。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带着捷报,将胜利的消息报告国家!
这首诗大约作于岳飞在朱仙镇撤兵,被削夺兵权,蒙冤下狱之间。想当年,岳飞率领子弟兵北伐,节节胜利,到了朱仙镇,离北宋首都汴京只剩四十余里,将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忽然接到朝廷退兵的命令,而且练下12道金牌,如若不退,视为叛逆。岳飞被迫无奈,将血汗所得城镇,拱手让给敌人。在班师途中,岳飞撕心裂肺,悲愤交加,仰天长叹道:“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此时的怨怒,也许只是仰天长啸!随后,岳飞又被剥夺了兵权,听命于可耻屈辱的和谈,也只能仰天长啸。后来又听说有人诬陷其爱将张宪“背叛”朝廷,这一次,是继因敌人践踏我河山,屠杀我妇婴,掳掠皇帝宫娥之后,又一次令岳飞“怒发冲冠”。当然岳飞明白这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从不许胜利到屈膝求和,再到陷害忠良,接下来,轮到加害自己了。此时的岳飞能不“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吗?
岳飞自幼习武读书,到入狱前,30余年,秉承母教,精忠报国,最后却落得三十功名尘与土,一钱不值;浴血奋战,含辛茹苦,到头来,八千里路云和月,前功尽弃。
②分析之二()浅谈思想艺术《满江红》开头“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起势突兀,破空而来。让人感到胸中的怒火在熊熊燃烧,不可阻遏。这时,一阵急雨停止,楼台高处,凭栏远望,那一座座城镇,本已收复,却又丢失,那里的百姓重陷水火之中,如此境况,能不“怒发冲冠”、“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何况一个有血性的英雄!何况是付出了许多战士的血汗甚至性命之后所得!为什么,国土正在收复,胜利就在眼前,却被12道金牌催回?为什么,胜利了,却还要委曲求全,向敌人议和?能不气愤填膺,“怒发冲冠”?岳飞之怒,在于金兵侵扰中原,烧杀虏掠所激起的雷霆之怒;岳飞之啸,是无路请缨,报国无门的忠愤长啸;岳飞之怀,是杀敌为国的宏大理想和豪壮襟怀。这几句一气贯注,生动展示了一位忠臣义士的忧国忧民情怀。
“三十功名尘于土”,是对过去的反省。三十岁左右正当壮年,应当有所作为,岳飞当时三十二岁,攻克襄阳六郡,得到晋升,获得“三十之节”的殊荣。然而,岳飞梦寐以求的是北渡*河,收复国土,完成抗金救国大业。他要“誓将直节报君仇”,“不问登坛万户侯”,认为目前的功名微不足道。“八千里路云和月”,是说不分阴晴,转战南北,为收复中原而战斗。“八千”,极言沙场征战行程之远。“云和月”写,出师北伐的任重道远,披星戴月。两句合起来,①写个人为轻,②写国家为重,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意思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岳飞的积极进取精神,对当时抗击金兵,收复中原,起到了鼓舞斗志的作用。与主张议和,偏安江南,苟延残喘的投降派,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既是岳飞的自勉,也是对抗金将士的鼓励和鞭策。
词的下片运转笔端,抒写词人对民族敌人的深仇大恨,对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表达对祖国的赤诚之心。“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靖康”是宋钦宗赵桓的年号,这一年,金人进犯北宋朝廷,俘虏了宋钦宗和他的父亲宋徽宗两位皇帝,对汉民族,这是奇耻大辱。但这样的耻辱,还没有雪洗,所以岳飞耿耿于怀,发出此仇此恨何时才能平息的感慨。这也是他要“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的原因。他要长驱直进,杀向敌人的老巢,踏平贺兰山。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真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这是何等不共戴天的仇恨,这又是何等大无畏的气概与英雄主义精神!在岳飞看来,收拾残敌,收复河山,统一中原,让天下人民从此太平,没有什么不可能。这充分表现岳飞以苦为乐,自信豪迈的个性。全词就在“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乐观自信中收住,既富于诗意又很形象。
丁树文:陕西吴堡人,榆林师范高级讲师,陕西省家庭教育指导师;曾获得陕西省教子有方好家长、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全国“现代家书家信”百优等荣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