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仙镇岳王庙的五座跪像,左二为张俊(笔者年摄于朱仙镇)
要判断一个将*在战场上是否厉害,其对手就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这些抗金英雄在战场上共同的对手是金朝大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第四子完颜宗弼,小说、戏曲中通常称为金兀术。一提到金兀术,其形象似乎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的凶神恶煞,其追击辽代末帝天祚帝、靖康之难中围困北宋都城东京、宋室南渡后追击宋*均战绩辉煌,以至于金世宗完颜雍夸赞“宗翰(即靖康之难中大*压境、接受宋钦宗投降、押送徽钦二帝北上的金国将*)之后,惟宗弼一人!”但在与南宋名将的交战中,东线、中线、西线战场金兀术却都遭遇过很多惨败,大有今天酒局上“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小绵羊”的感觉,所以说南宋在*事上绝非不堪一击。东线战场,韩世忠在*天荡大败金兀术,这是一场截击战。年金兵大举南侵,宋高宗自明州(今宁波)入海避难,金兀术连破镇江、建康(今南京)后,袭击临安,大肆掳掠后,踌躇满志,回*北上。年正月,韩世忠在建康截其归路,于金山脚下的水面宋金展开激战,韩世忠的夫人梁红玉亲自擂鼓,宋*士气大振,大败金*,将其逼入死水*天荡(位于今南京栖霞区),金兀术被困荡内,突围均被击退,几次向韩世忠哀求借道,被严词拒绝,若不是后来重金买通当地乡民,疏通老灌河故道脱险,金兀术就困死*天荡了。韩世忠画像(图片来自网络)中线战场,岳飞的战功广为人知,流传最多,岳帅的辉煌战绩主要是收复战。先是收复*事重镇襄阳,并着力建设成为南宋战略要地,一百多年后,蒙元入侵,襄阳被围,吕文焕能在外援受阻的情况下坚守六年才力竭降元,可见襄阳城的底子,而襄阳失守后,蒙元顺长江而下,基本势如破竹,不到三年就打下临安,宋恭帝出降,南宋*权灭亡,反过头来看,也能印证当年岳飞的战略眼光。之后,岳飞在蔡州、陈州、郾城、朱仙镇等地大破金*,金兵的铁浮屠、拐子马都不起作用,大有直捣*龙之势,金兀术准备放弃开封北逃,在这个节骨眼儿,岳飞被高宗十二道金牌调回,风波亭遇害,令人扼腕叹息。笔者年到河南开封朱仙镇游览,专程拜谒朱仙镇岳王庙,抚今追昔,遥想当年古战场上的金戈铁马,下面三图均为当年拍摄。抗金名将刘锜虽然知名度并不高,但真的应该为后人记住。刘锜在北宋末年名镇西夏,其抗金最辉煌的成绩是取得顺昌(今安徽阜阳)大捷,这是一场保卫战,刘锜利用地形和机械弓弩几次击退来犯之敌,金兀术遭遇惨败。之后刘锜在柘皋(今安徽巢湖西北)之战中再次大败金兀术,成为宋金绍兴和议达成前最后一次大战,刘锜以一场大胜促成了合议的达成。《宋史》对刘锜做了很高的评价“刘锜神机武略,出奇制胜,顺昌之捷,威震敌国,虽韩信泜上之*,无以过焉。”刘锜将*像(图片来自网络)西线战场上,战绩最辉煌者当属吴玠、吴璘兄弟,二人极其擅长防御战,在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处击退金*,特别是和尚原一战,吴玠、吴璘以数千人战胜金兀术十万精兵,金兀术本人身中流矢,割掉须髯狂逃,才保得一条性命,狼狈程度可见一斑,“金人自入中原,其败衄未尝如此也。”经过这几次保卫战,吴氏兄弟保住了大散关(今陕西宝鸡)一带,为南宋守住了蜀地的门户,四川对于南宋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正是吴氏兄弟的防守使得宋金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半壁江山得以保全。对此,清代史家朱轼评价道:“宋之南渡,巴蜀最为上游,所以藩蔽荆襄、控御关陇者也。二吴兄弟实经营之,始保和尚原,继守仙人关,设形势、据险阻,使金人不得轶越,而下流安矣。”笔者前段时间到宝鸡出差,专门去古大散关遗址凭吊,巍巍古关上有吴氏兄弟石像以及纪念吴氏兄弟的二王庙。以下三图即为当时拍摄,其中图一在“散关古战场”的上方有一行小字“北不得无以启梁益,南不得无以固关中”,准确表述了大散关的战略意义,吴氏兄弟的伟大战功可见一斑。因而,真正够资格的中兴之将应该是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王夫之在《宋论》中也基本持同样看法,认为“尽南宋之力,充岳侯之志,益之以韩、刘锜、二吴,可以复汴京、收陕右乎?曰:可也。”后人评价,宋高宗时代,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宋孝宗时代(“隆兴北伐”),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宋宁宗时代,既无恢复之君又无恢复之臣,所以韩侂胄“开禧北伐”只能是一场闹剧,惨败而归。整个南宋,恢复中原故土只能是梦想,实际是北伐均以失利告终,宋金关系不论是“君臣”、“叔侄”还是“伯侄”,南宋都是小辈的一方。二、京剧舞台上的抗金故事
京剧舞台上,反映南宋初年宋金交战的剧目不是特别多,远不如北宋宋辽交战背景下杨家将的故事多,对于刘锜和吴氏兄弟根本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