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学院公共管理系
宋楚瑜
考研至中国传媒大学
广告学专业
初试成绩:
复试成绩:90.85
个人简介:国家安全学院公共管理系17级学生。曾任公管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办校友办媒体资源部部长等。GPA:3.71。曾获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表彰。考研至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
请问师姐您在整个考研备考过程中的计划、时间线是怎样的?
考研的准备我建议不要过早,但也不能太晚。因此我认为大三下学期是比较好的选择。
因为中国传媒大学在去年八月份的时候进行了考纲改革,所以,我的备考计划和时间线,可能参考价值不会很高。当时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记住最多的知识,脑子里只有能背多少是多少。
请问师姐如果决定考研需不需要报补习班呢?如果自学应该注意什么?
报补习班这个事情因人而异。市面上的补习班也良莠不齐。报班的最终目的是要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同时也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可以问一问考研机构有没有试听课,听过之后确定自己是否需要。例如,有些机构前期课程就是带着考生读参考书目。如果自身看书就能很好理解并梳理框架,那报这样的补习班也是没有必要的。
如果不报班自己学的话,也完全没有问题。但是一定要多看真题、考纲参考书等等。以免复习方向出现偏差,没有搞清楚考试的侧重点。
请问师姐我们应该如何确定自己的考研院校和专业呢?
对于择校问题,当我们进行学校选择的时候,可以着重看一下学校考试科目(考试题目是比较偏基础还是比较前沿热点等)、学校的报录比、甚至有没有一些其他额外的要求,就比如中传除了初试、复试还有材料评议分,只有材料和初试的总分数过线才能进入复试。最后还要客观评价一下自己的实力,然后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专业选择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兴趣导向。因为考研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如果选择的专业真的自己不喜欢,那么整个备考过程就会非常痛苦,很有可能坚持不到最后。如果,没有特别突出的兴趣,那么就和之后的职业规划相联系,自己之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那么就可以去选择相关的专业。
各个科目的复习,师姐有什么自己的方法诀窍吗?
对于*治的学习,我从6月份就开始看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程,并配合着“肖”。看一个章节的课,做一个章节的题。
因此在中传改考纲之前,我的“肖”就过完一遍了。本是要笨鸟先飞,结果幸运地给自己之后改考纲留下了充足的看书时间。
所以8月到10月两个月我基本都是零散时间再做一做“肖”的错题。10-11月份的*治学习,攻克选择题。在这期间我一直跟腿姐的带背,然后再自己整理一些重点、易错的帽子题。之后各个老师的押题卷也都出来了,保持每天一套去做押题卷的选择题。
到了12月份,当然就是背“肖四”!!背一遍默写一遍!如果追求高分的同学,也可以去看腿姐的答题模版的课程,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千篇一律的肖四答案。
英语方面的学习就是背单词和刷真题。单词是用墨墨app(其他app也OK,毕竟墨墨也没有给我打钱),我的节奏是每天个,时间放在了每天从图书馆回宿舍的路上或者睡觉之前,刚好在12月份把红宝书背完。
我把英语真题分为两部分,近十年以及其他。近十年的真题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要高度重视的。阅读又是整个英语的重中之重,所以一定要找到自己做阅读的感觉以及方法。
9月份之前,做之前的真题,只做阅读,保持手感和语感即可。每天两篇阅读,做题加上精读,或者第一天做四篇,第二天精读,总之所有的阅读都要做一遍再精读一遍。9月份到12月份,大概一个月做3套完整的。最后11月12月可以留下三套或者四套进行全真模拟,要计时、要写翻译和作文。
英语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前期要把基础打牢固,后期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给*治和专业课的背诵。
专业课一:主题写作
主题写作真的非常让人脑壳痛,对于我的方法,我也经常问自己:这个方法真的有效吗?但目前我也没有得出很确定的答案。所以这里只是我自己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的一点心德,仅供大家参考。
首先,主题写作最基础的就是搭框架。在日常练习的时候,可以先找出一些学者的文章,去分析他们的框架。题目、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一步一步去分析。
其次,要练习逻辑。我认为的逻辑有两种,一个是整个文章部分与部分的逻辑,另一个是一段中的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只有文章有了逻辑,写作的时候才不会出现写到一半不知道接下来要写什么的情况。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承接是非常连贯和自然的。
最后,很重要的就是练习!!不要只输入不输出。准备一些时事热点题库,每天写一个题目的框架,第二天选择一个二级标题再去写完整的一整段。同时尽量多进行模拟测试,限时3个小时去进行模拟,明确自己搭框架要多久。
主题写作可以日常背诵一些语句,但是主题写作一定不能完全依靠背诵,不仅效果不佳,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背诵负担。
专业课二:人文社科基础
人文社科基础这门科目包括文学史、世界文明史、哲学以及媒介社会。东西非常多,而且非常杂。所以最开始一定不要畏惧害怕,要有节奏,一步一步地去学。
文学史和世界史,作为史学类,一定要对发展过程以及时间敏感。文学从先秦到最后的近现代,每一个朝代梳理清晰。文明史从初级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发展脉络以及之后的文明碰撞,也是同样的道理,自己要对整个的发展过程很清楚。
哲学背诵之前一定要去理解,尤其是对这本教材的两种在世结构。当你发现真正理解之后,背诵会简单很多。
最后,对于媒介社会这本书,我还是建议去将传统的传播学笔记与这本书的内容相对应去背诵,这本书本身只是一个类似于大背景的介绍,缺少很多具体知识。
专业课背诵,我是采用将知识划分成重点和次重点,第一遍背诵先背重点,之后再整体背诵,最后临考前在将所有的重点背一遍。背诵节奏采用大循环小循环的方式,例如5天一个小循环,20天一个大循环。
每个月一个表格,还有一个月计划的总表格。先计划出自己的月计划,然后在分星期规划好日计划,每天晚上学习完,总结以下今天的任务完成情况。但不要拘泥于表格有多精美,只有把要做的事情落到实处才会有真的收获。
关于复试有哪些注意事项或建议?应该如何准备?
复试中的专业类问题,要提早准备。学科基础知识加行业前沿热点,一定要进行专题整理,然后理解背诵。复试也不仅仅是简单的把初试论述题复述出来。专业问题,我们没有办法像初试那样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因此,在面对专业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找好问题的切入角度,即便是没有准备过的问题也能回答出来。
复试中的综合类问题,复试前一定要对自己的复试材料进行细致浏览,找出所有老师有可能问的问题,并将答案落实到纸上。诸如此类问题:你为什么跨专业考研?简述一下你材料当中提到的实习/志愿/科研经历?为什么报考我们学校/专业?。我当时准备了15个可能会被问到的生活类问题,然后整理成文档,复试前一个星期每天背一遍。
复试的英语问题,我的建议是准备一些常问的问题,以及一些百搭套话,英语一般也不会占很多分数,还是把时间安排到专业以及综合问答的板块。
当然,我的建议是,目前准备考研的同学专心准备初试,等初试结束再去准备复试。
采访
林睿
排版
林睿
图片与文字皆来源于受访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