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教育整顿以来,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忠实履行戍守国门神圣使命,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热血和忠诚书写了新时代移民管理警察精彩华章。
守好国门,写好“实”字第一笔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所管辖的12条口岸(通道),全部关闭了人员出入功能,仅有猴桥、片马口岸以及滇滩、自治通道保留了货物运输功能。“猴桥口岸目前高峰期每日有辆货车出入,我们采取定人定车、分段运输的方式,对出入驾驶员实现了闭环管理。对每一名驾驶员,我们都坚持做到摘口罩检查,因为在疫情防控上绝不能盲目自信,%按程序完成货车交接,才是“第一道防线”应有的责任和担当。”和云南总站其他边检站一样,这里的检查员每天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对这部分人员实施检查,而今年气候也异于往年,天气炎热少雨,可以说对检查员们的挑战越发严峻了。
从口岸(通道)出入的驾驶员每进入国境一次就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理论上来说,因人员固定相对安全,但境外疫情严重,即使增加了核酸检测的频次也不排除感染的可能。对于疫情防控,最难处理的还是对于那些从境外回国的中国籍人员。截止5月底,从口岸(通道)入境投案自首的人员有余人,其中,有3例境外输入性病例。这一情况发生后,猴桥口岸全体民警隔离,腾冲站紧急从其他分站抽调人员,2小时内完成了集结,保障了猴桥口岸货运通行。临时抽调的人员克服了种种难困难,连续作战,最终圆满完成了检查任务,保障了货物通畅运输,维护了从事边境贸易群众的利益。
年以来,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共检查出入境人员6万人次、出入境车辆5.7万人次。“全球疫情形势依旧严峻,我将继续守好国门,为群众安全贡献一份力量。”驻守在中缅友谊隧道口的检查员张津瑞说到。在他头顶上方,是疫情防控点八字标语“镇守边关、视死如归”,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
爱民为民,用青春描绘忠诚画卷
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有5个分站驻扎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该州曾经被称为“中国最贫困的三区三州”之一。分站的民警们通过组建普法小分队、为民服务队等方式,深入周边村寨,走进敬老院等单位,力所能及关心关爱群众。向阳分站民警李朝坤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
自年大学毕业入伍以来,李朝坤在怒江贡山一呆就是23年。他的青春岁月都留在了独龙江畔。“我对这里的群众感情很深,所以参加扶贫工作我义不容辞,也倍感荣幸。”李朝坤把这份感情完全投入到了丹珠村移马洛小组的扶贫工作中。年6月他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临时*支部书记,在没有扶贫补贴的情况下,他三年如一日,无论天晴下雨,坚持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路沟、水渠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排忧解难,指导群众发展草果种植、蜜蜂养殖和畜牧业。他还发挥自身医学专业特长,开展义务体检、举办义务坐诊。一身裤脚随时粘着泥土的警服、一个医疗包、一头花白的头发,这就是李朝坤在村民眼中的样子。3年来,他共帮助贫困户联系信用贷款万元,争取公益性岗位名额31个、各类资金余万元,改造农危房套,规划新建房屋41套,移马洛小组人均年收入实现了从百元到万元的飞跃。
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民警始终心系当地群众。电信诈骗盛行,他们走进群众家中,开展普法宣传,先后帮助余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新生入学,他们走进校园,3年来,为0多名新生开展义务*训、国防教育;农忙时节,他们走到田间,帮助孤寡老弱耕田插秧,用实际行动温暖群众……
关爱少年,助力祖国花蕾健康成长
每年“六·一”俄嘎分站都会到驻地的小学和学生们一起过节。而今年的主题与以往相比又有了丰富。今年5月以来,大理州漾濞县频发地震,怒江州内震感强烈。分站民警紧紧结合这一实际,与师生们共同开展防震安全知识主题教育。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生动讲述地震原因等科学知识,并模拟地震现场,讲授自救自护措施。“腾冲边检站的民警到我校和师生们一起共度‘六·一’儿童节,为学生们送来学习用品,还深入讲解防震安全知识,让师生们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为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夯实了基础。”洛本桌中心完小校长福建华表示。据统计,年以来,俄嘎分站为该小学开展国家安全、禁毒防艾等知识授课20余次、共建共育活动15场次。
关爱学生,特别是为贫困学生点亮成长的希望,是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的共同心愿。近日,滇滩分站民警为资助滇滩中学2名贫困学生发起了倡议书。“我们听说这2名学生学习刻苦但家庭条件困难,就第一时间核实了他们情况,定下了资助方案。我们的倡议得到了全站民辅警的积极响应。这样的活动我们计划一直开展下去,一点心意能圆孩子的一个梦,这是群众所期待的‘实事’”。民警袁铭蔚说到。
群众无小事,细微见真情。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全体民警把*史学习、教育整顿紧密结合,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了为群众办实事的长久动力,以更加专业的技能水平、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更加暖心的服务迎接建*周年。
作者:刘盛姣
策划:*治处
转载请注明来源:腾冲边检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