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成为老百姓爱戴的科技
TUhjnbcbe - 2021/9/29 1:22:00
年4月2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视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时指出,科研人才都应该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真正地找到感觉了,真正的有了用武之地,真正的成为当地的一个活财神,真正成了老百姓最爱戴的人。省农科院科技人员、干部职工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融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实际行动将“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有效促进当地产业兴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推进我省乡村振兴。

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

朱开元/副研究员、*支部书记

?年起任省派科技特派员

(派驻磐安县大盘镇)

磐安是浙中山区县,朱开元是派驻到这里已经5个年头。依托省农科院园林植物与花卉研究所技术平台,他带领团队在当地推广建立新型木本油料作物山地牡丹和赏食兼用型中药材金银花新品种基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6月是油用牡丹结果期,看着日渐饱满的果荚,磐安县大盘镇潭下村满山红家庭农场的工人们喜上眉梢。“自从科技特派员朱老师指导我们搞这个油茶套种牡丹,丰产期每亩至少能增收元。”农场主楼金六说。在朱开元的指导下,满山红家庭农场80亩油茶基地采用了油用牡丹套种技术,光凭牡丹产籽产油就能抵销人工、管理费用,油茶年产值50万元左右成为纯收益。同时,适合普通农户种植的中药材金银花新品种已经完成试种,下一步可以全面推广。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

徐丽红/研究员

?年起任省派科技特派员

(派驻庆元县松源街道)

徐丽红扎根庆元县山区十多年,长期坚守脱贫攻坚一线,利用省农科院的质量标准及检测技术优势,与多方合作,为庆元县食用菌、高山果蔬产业提供质量标准、安全生产技术研究、技术培训及部分原料、环境、产品检测技术服务,制订食用菌国家、行业、地方系列标准13项,系统研究了香菇、灰树花、姬松茸中镉、铅等有害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规律及综合控制技术,研究建立了香菇等食用菌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技术,提升庆元县及全省食用菌业的竞争力。她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庆元县及松源街道(原四山乡)较快地发展了食用菌、高山果蔬产业,建设武夷岩茶示范基地亩。年,她负责指导的丽水庆元高海拔“怪型”猕猴桃受追捧两天售罄1万斤,故事报道曾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玉米与特色旱粮研究所

卢华兵/助理研究员

?年起任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挂职担任武义县大溪口乡*委副书记、溪口村第一书记

年,是大溪口乡水果玉米成熟的第三个年头,也是卢华兵派驻到这里的第三年。作为省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省农科院结对帮扶工作组常驻人员,年底到乡里后,他带领溪口村的村民们种植起了新品种玉米,从如何防控病虫害,如何用药,甚至苗床选择、育苗基质的购买,盖多少土等环节,他都手把手指导。过去,大溪口乡的玉米种植主要以家庭散户为主,种植的品种是品质较差的老玉米,收成不高,换成品质优,产量高,生育期短的水果玉米后,效益很快就上去了。“我们卖的水果玉米,是论根卖的,一根五块钱,亩产达万元以上。”除了指导种植水果玉米,帮助注册“隐浦溪”商标,卢华兵还积极拓展销售平台。在“溪农驿站”,村民们正忙着打包当天采摘当天装货的水果玉米,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当地和周边地区。“院、乡、村”三方联动,建立起“一帮三带”长效帮扶机制、构筑“一堂一站一品牌五基地”,助推集体经济“消薄”和低收入农户增收。结对以来,省农科院累计投入或争取帮扶资金近万元,累计为溪口村集体增收35万元;通过产业扶贫、技能培训、基地劳务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带动70多位村民增加劳务收入50多万元;溪口村43户、69人低收入农户,年人均收入全部达到元以上。

部分内容来源:人民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

部分内容供稿: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研究所、成果转化推广部

文稿编辑:王夏君

责任编辑:胡高洁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群工作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到生产的主战场上去成为老百姓爱戴的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