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信吗2地分居的夫妻,都是什么样的状态
TUhjnbcbe - 2021/11/19 19:15:00

恋爱中,有种情殇,那就是异地恋。异地恋,两人相隔天边,或者常常电话联系,或偶尔联系,也许你们始终坚信对方会等你,但真的没有任何怀疑吗?

一条短信未回,你会不会想,她是不是在和谁在一起、做些什么?

一个电话未接,你会不会想,她是不是和谁一起,不敢接电话?

一个问候没有,你会不会想,她已经忘记了自己?

其实,异地恋,许多人是活在相互的猜疑中!

这是在恋爱中,而在婚姻后,异地就成了两地分居,又是什么一种状态呢?猜测、质疑?还是信任?

网友倾述:

1、我觉得两地分居的还是趁早各奔前程,不是说两个人不能坚持,即使彼此信任,但是不在一起,总有对方出轨的时候,一旦有了第一次,往往不可收拾,我老公和我就是这样,我俩两地分居三年,除了节假日见面,平时都是各忙各的,前段时间我发现他不怎么搭理我了,见面时那个也不积极了,我就暗地里加了他们公司一个同事,后来才知道,他和公司一个女同事勾勾搭搭,而且不是一两天,怎么有半年多了,更气愤的是,她还为他打过胎,我二话没说,回头就和他离婚了,他也知道怎么回事,其实我也不能怪他,说实话,我自己有时候也忍不住,一次公司聚餐,我喝多了,然后和一个男同事去开房,虽然最后我跑了,但是心里一直自责,每天忍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总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可以结束,现在也算解脱了,所以两地分居的夫妻,要不赶紧分手,要不就去一方,千万不要这样,否则两个人都被耽误了!亲身忠告!

2、我跟老公结婚十六年,离婚一年多了,没有什么大的原因,就是经常闹些小矛盾,时间久了,就这样分开了。这一年多里经常会想起我们在一起开心的时刻,有时候真的好想他,因为性格原因,接触的社会圈子彼此都有所不同的变化,就这样分开了。白天上班,孩子上学,晚上回到家一个人空唠唠的好孤独寂寞,心里也很难受的,病了连个心疼的人都没有,不建议两地分居和离婚,夫妻间要学会互相忍让,包容,大度,关心这样才能过好一辈子的。

文/钱志亮出处/钱志亮工作室(ID:qzlgzs)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一个人没有出息,一定有以下9大根源:没有哪个人生下来就没有出息,也不是长大后突然变得没有出息,这都和他成长的环境、家庭教育密切相关,这些根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一个人的童年。01犹豫不决:谨小慎微的懦弱英国著名博物学家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曾说:“下定决心,果断行动,并承担后果。在这世界上犹豫不决成就不了任何事。”孩子犹豫不决的背后,是没有主见,不会选择。在我们身边,很多孩子是不懂得选择的,或者说,他们很少有选择权。成长中,唯一的选择是好好读书,连穿什么衣服都不用操心。我们从不教孩子选择,等孩子长大后,有了选择的自由,在那些大事面前,他能选择到真正想要的几率有多大呢?也许有的父母会说:“我接着帮孩子呗!”可是,再万能的父母,也无法拍着

胸脯保证能做到一辈子都代替孩子去选择。生命的意义,往往就在于一次又一次地果断抉择。02拖延:计划很丰满,执行很骨感在我们后台,咨询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磨蹭、拖延,我见过很多学生,最大问题也是拖延。关于拖延和磨蹭,有的孩子是因为年龄,加上本身的内在节奏就比较慢,可以理解。但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却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坏习惯。早上醒来躺在床上,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期末考试,非要等到考试前两天开夜车拼命看书;寒暑假的作业,总是等到最后一天才开始补......很多大四的学生,在写毕业论文时将拖延发挥到极致,正常情况计划用一个学期写完的论文,却在截止时间前一个星期熬夜完成,内容质量可想而知。对喜欢拖延的孩子来说,简单快乐的事是第一位,最重要的事情反而被排到了最后。这种做事的模式,换来的只

是短暂的愉悦,拖到后来,懒惰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之而来的还有焦虑,最后事情也是敷衍了事。03三分钟热度:你的失败大都源于半途而废关于三分钟热度,要么是孩子真的没有兴趣,要么是没有耐心,不够专注与坚持。前一种情况很正常,如果是第二种情况,父母就要重视了。我有个朋友,将孩子送到了小提琴班学习,最开始,孩子还觉得很有趣,几天之后就觉得枯燥,不想学了;过了几天,看邻居家小朋友学钢琴,她也嚷嚷着去学钢琴,于是朋友斥“巨资”买来钢琴,孩子练了几天,又不想学了,现在钢琴成了家中的摆设......想要完成某个目标,每个孩子都要学会去忍受枯燥,耐得住无聊和寂寞,只有这样,才能沉下心,专注于自己眼前事情。孩子三分钟热度,有时候,还需要家长逼一把,不让孩子的放弃来得那么简单。04害怕被拒绝:厚重而脆弱的自尊一个人越是百无一用,越是在意那些无足轻重的底线和自尊心。《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有着极强的自尊,活得小心翼翼,唯恐落人笑柄。孩子也一样,自尊心太强,也不是什么好事。这一点,相信很多家长都非常有共鸣。儿童节那天晚上,我们后台收到一条留言:“孩子今天得了优秀奖,没有得三好学生,回家关起房门不吃饭,不管怎么劝就是不肯出来。”自尊心强的孩子,是接受不了一点点失败或是否定的。而聪明的家长,懂得帮助孩子建立恰如其分的自尊。05自我设限:杀死自己的潜能力所有的平庸和低成就都是自我设限的结果。什么是自我设限?自我设限不是指一个人没有能力,而是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孩子的自我设限,大多来自父母的暗示,很多父母喜欢给孩子贴标签,比如不会说话、笨、胆小、懒惰.......时间久了,便成为他对自己的认知。比如家长总是说孩子最笨,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直接给自己下定义:“我本来就不会说话。”为了避免最后失败,孩子遇到人更不会主动打招呼。“这不可能”、“我不行”、“我不合适”,这是喜欢自我设限的人最喜欢说的话。自我设限就像是心理枷锁,牢牢锁住所有的尝试。就像顾城有一首诗《避免》中写道:“你说你不爱种花因为害怕看见花一片片的凋落所以为了避免一切的结束你拒绝了所有的开始”06逃避现实:白日梦患者心理学中,有个词语叫做“鸵鸟心态”,当大漠中的鸵鸟遇到危险时,它总会把头埋在沙堆里,以为自己看不见就安全了。这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有位朋友是高中老师,他的班上有个孩子特别爱玩游戏,一有空就钻进网吧打游戏,屡教不改。朋友花了很长时间给孩子做心理疏导,孩子最后支支吾吾地说:因为玩游戏的瞬间,可以忘记学习的烦恼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是逃避现实最好的避风港,各种社交平台、短视频应用、网络游戏能让孩子逃离现实世界。逃避现实,可耻,却很有用,准确地说,是短暂有用,因为学习的苦,生活的烦恼,不管你怎么逃避,都不会消失。而且,当你逃避现实时,美好的生活也在逃离你。每个孩子,始终要学会直面不那么如意的现实。07总找借口:永远有找不完的理由洛克菲勒曾经写道:“我鄙视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那是懦弱者的行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为借口是制造失败的根源。”做错事总找理由是一个很差的习惯。很多孩子做错事就会疯狂找借口,比如摔碎了杯子,怪地板太滑;作业没带,怪爸爸妈妈不提醒;考试没考好,埋怨考试那天环境太吵......简单来说,这样的孩子总是找别人的原因,很少从自身找原因。找借口这件事,其实和孩子的责任心有关,用借口将自己犯的错误合理化,推卸责任,从而心安理得。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对孩子最常说的话是:“都怪妈妈......"出现一点事舍不得责怪孩子,而是怪自己,时间久了,孩子也习惯出了点错就赖到妈妈头上。培养一个有责任心的孩子,重要的是父母手不要伸得太长,不要替孩子做太多,把属于孩子的责任还给他。08恐惧:畏惧失败就是毁灭进步恐惧失败,是孩子扛不住事儿的体现,它和孩子挫折感有关。前段时间,江苏有个高二男生因为抄袭,被班主任老师批评,并要求他次日向全班做检讨。不幸的是,几个小时后,这个男生从自家小区纵身而下,没救回来。只因为一次批评,孩子选择了放弃自己的生命。有个好朋友曾说:“现在好多孩子扛不住事儿。”这样的孩子,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情,很容易发脾气,因为遭遇一点小挫折,整个人就沮丧之极。动漫《海贼王》有一句经典台词:挫折之后还是挫折,这就是人生,如果我倒下了,这能说明我只是这种程度的男人而已。失败不可怕,对失败的恐惧才可怕。09拒绝学习:你不是废柴,你只是不想学习知乎上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名叫特雷西亚的答主说:“生活的苦难可以被疲劳麻痹,被娱乐转移,无论如何只要还生存着,行尸走肉也可以得过且过,最终习以为常,可以称之为钝化。学习的痛苦在于,你始终要保持敏锐的触感,保持清醒的认知的丰沛的感情,这不妨叫锐化。”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看电视、睡懒觉玩手机、玩游戏多舒服,而学习显得痛苦了些,所以拒绝学习的反面是自律,是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但是如果孩子拒绝了学习,未来等着他的将是得过且过的生活。/关于作者/本文转载自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信吗2地分居的夫妻,都是什么样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