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山东聊城,发现岳飞是这里人,距离当年的都城汴梁大约里,北宋战败,岳飞也背井离乡远居杭州,一生想北伐的情感完全可以理解)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
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这词我们很熟,
岳飞的故事,我们也很熟,
再提,就是旧事重提,尽管如此,也得说说,因为总觉得历史说的有些烟霭迷雾糊里糊涂,又被后来的小说、电视一演绎,更是有些云里雾里。
然,弄清楚前因后果对我们有现实意义吗?
有,而且非常有,无论在官场上,还是商场上,或是普通的职业场上。
在一个相对成熟、稳定的组织内,既得利益者最为担心的就是别人的抢班夺权,这一点,古今中外皆如此,如有个例,纯属意外。
若在民间,会非常期待有岳飞这样的大英雄出现,期待着大宋的完整统一而不是半壁南宗江山,甚至有一天能收复幽云十六州,那也是普通百姓的自豪,茶余饭后引以为傲的谈资,甚至把他美化成神供奉祭拜,岳飞具有这样的基础与成色:
岳飞武艺高强,能征善战。
岳飞不爱钱,生活相当简谱,妻子偶尔穿了一件丝质衣服,他还要让其换成低档麻布的.
岳飞大公无私,南宋初年战事频仍,江山不稳,自然在俸禄上优待武将,岳飞作为高级将领,各种费用自然可观,但在后来抄家的时候,却没有什么家私,那么钱去哪里了?化私为公,补贴*队,购置器械和粮草了。
岳飞也不好色,天下不好色的男人大概是少数,岳飞就是少数中的少数,有将*听说其一直是一夫一妻,就送个美女给他,在那个年代,这个算是正常,但岳飞不肯收受,当即给人家送回去了。
民间爱这样的清澈英雄,尽管民间也没有几个人能像岳飞那样清澈,但他们希望英雄应该是这样。
对于朝廷,风雨飘扬的南宋朝廷初创时期,这样的人才当然要用,也可大用,因为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但是一旦时局稳定了呢?岳飞这样几乎没有缺点的人,又是武人,在*队极有号召力,其*号称“岳家*”,不应该是宋家*吗?怎么成了岳家*了?你岳飞想怎样?皇帝不能不想。
宋,顺唐而下,中间夹杂五代十国,那是武将城头变换大王旗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战乱频仍,就连开国皇帝赵匡胤都是武将出身,手握兵权陈桥兵变废了后周的孤儿寡母自称皇帝,难道岳飞就是个例外?
当年王莽篡位之前也是俭朴异常,打躬作揖,极尽谦恭,中原大灾,他一次就献出三十顷地和一百万钱,后来怎样?
晚唐大将朱温在皇帝逃难时,自为天子执辔,且泣且行,后被皇帝赐名“全忠”,但后来朱全忠结束了李唐的江山。
狄青算是宋时代的大将,*功显赫,但朝廷不放心贬谪外地,宋仁宗似乎有点过于不去,说了句场面上的话:“狄青是忠臣”,宰相文彦博反问:“太祖(赵匡胤)不也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仁宗无言。
虽然有无数先例,但不能说岳飞必反,但对于朝廷而言,却不能不防,一旦战事平缓稳定下来,岳飞问题必然放到台面上来解决。
南宋没有实力收复北国领土,双方各有胜负,小打小闹,无法从战略上有决定性的胜负,战争不是儿戏,喊上几句口号便能扭转战局,双方进入相持阶段,也都不想打了,和谈,其他几位大将如张俊、韩世忠看透时局与皇帝心思,领得钱财和美人逍遥去了,唯有岳飞要“收拾旧河山”。
这口号当然正当和响亮,但对皇帝而言,却是如此的刺耳!
有没有罪还重要吗?一个秦桧何许人也,敢拿岳飞如何?岳飞可是帮助南宋高宗打下江山的人,没有皇帝的首肯,秦桧岂有胆量擅自做主?
“功成身退天之道”,或许岳飞的确没有反心,不然也不会与皇帝唱反调,他就是一位没有野心的,一心想收复江山的将*,否则他怎么能读不懂皇帝的心思?
读那一段历史,总觉得岳飞死的冤屈,秦桧跪的委屈,实际上,岳飞被害之后,秦桧很大程度上保护和接济了岳家后人,也可以说杀岳飞并非秦桧本意,但作为丞相,你得签字,你必须承担这样的历史结果与后果。
记得某一年,去杭州西子湖畔的岳庙旅游,看着跪在地上的秦桧,拍拍其肩膀,轻声说道,委屈了,早该站起来了,我想岳飞千年穿越归来,回想往事,大概也会叹息一声,扶起秦桧,毕竟冤有头债有主。
后来的后来,有位将*和岳飞的境况相似,他叫辛弃疾,熟读经史,就比岳飞“圆润”的多,至少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岳飞没有谋反的事实和证据,但最终也没可能北伐了,如此结局让人扼腕叹息,有时候读岳飞的诗词,常常会想,即使今人复为岳飞,回到当初的那个年代,又该如何?
-8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