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山红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除了满江红bull怒发冲冠,岳飞
TUhjnbcbe - 2022/6/16 14:16:00
?

在南北宋之交,词起了一次风格化的变化,明快豪放取代了婉约深曲,这种艺术上的转变根源却在于内容,在于爱国主义成为词的时代性主题。当时写作豪放词的作家,多是主战派人士,包括若干抗金将领,其中也有岳飞。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首《小重山》虽然没有《满江红》家喻户晓,但是通过不同的风格特点和艺术手法表达了岳飞隐忧时事的爱国情怀。山河飘摇,国家残破,作者夙夜忧患,而昨夜深秋的蟋蟀却小停地呜叫,催逼着词人心中的隐忧和悲愤,使克复中原的责任更加沉重。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和平淡的叙述质朴地展现出岳飞所面临的困境,其简沽有力、朴素真切的文风,确实展现出一代英雄的真性情和其所面对的历史情景的复杂性。

《池州翠微亭》

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绍兴五年(年)春,岳飞率兵驻防池州,游城东南齐山翠微亭,作此诗。

这也是虹领今最喜欢的岳飞的诗,自小就背诵过,当年也曾遥想翠微亭的模样。岳飞在二首诗里提到过翠微亭,此其一。当时对“特特”两字的意思一直不解,现在来看“特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当特别、特地讲,起了强调、突出的作用,以承接首句意脉。二是指马蹄声,指铁掌踏地声,交待了这次出游是骑马去的,成为诗歌结尾一句“马蹄催趁月明归”的伏笔。整首诗通过记游,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限深厚的热爱之情。在艺术上运思巧妙,不落俗套,虽是记游,而不具体描述景物,重在抒写个人感受。其结构方式除以时间为序外,又把情感的变化作为全诗的线索,突出了这次出游登临的喜悦。语言通俗自然,明白如话。

《题池州翠光寺》

爱此倚栏干,谁同寓目闲。

轻阴弄晴日,秀色隐空山。

岛树萧疏外,征帆杳霭间。

予虽江上老,心羡白云还。

相比上一首池州翠微亭,这首诗似多着墨于风景,以景寄情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如歌。

?

《满江红·登*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鹤。

这首词写于公元年(南宋绍兴四年)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公元年(高宗绍兴七年),岳飞曾向朝廷提出请求增兵,以便伺机收复中原,但他的请求未被采纳。次年春,岳飞在鄂州驻屯时,到*鹤楼登高,北望中原,写下了这样一首抒情感怀词。以登上*鹤楼所见之景发端,追忆了昔日汴京城的繁华,再回到眼前讲述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情景,最后怀想来日得胜后的欢乐之情,抒发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之情和光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公元年(绍兴四年),金兀术和伪齐汉奸刘豫的*队联合南侵,张浚被任命为防守长江的统帅,这时诗人率领的*队也参加了防御战。当张浚出发到前线督战时,诗人写了这首诗替他送行。这首诗颂扬张浚指挥有方,号令畅达,致使宋*的声威震撼天下、包括北方原境内外的各个角落。这首诗不是一般的赠送酬答之作,而是一首雄伟嘹亮的进行曲,一首爱国主义的佳作。?《五岳祠盟记》
  版本一
  自中原板荡,夷狄交侵,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历二百余战。虽未能远入夷荒,洗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旅孤*,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鼓败虏,恨未能使匹马不回耳!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嗣当激励士卒,功期再战,北逾沙漠,蹀血虏廷,尽屠夷种。迎二圣,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主上奠枕,余之愿也。河朔岳飞题。
  版本二
  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小大历二百馀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
  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

宋高宗建炎三年(公元年),金人再度大举进*中原,南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失守,高宗和隆祜太后分别逃往江西和浙西,形势十分危急。岳飞、韩世忠等人率*抵御金兵,挽回了颓势。当年岳飞在宜兴屡败金兵,次年率*收复建康,稳定了整个局势。他重回宜兴的行*途中,在张渚镇的五岳祠壁间题写了这篇“盟记”。当年二十八岁的岳飞,怀着强烈的报国杀敌恢复河山的壮志,庄严地在神明面前立下了铿锵的誓言。

此文篇幅虽小,但内涵丰厚,作者少年从*怀志百战,而今大胜后雄心大起,日后杀敌复国的壮志全都凝结在这短短的盟言里。他热血满腔,慷慨激昂,内心的激越奔涌而出,体现在文字上则感情充沛,语气刚峻,句句铿锵,斩钉截铁,一气贯通。读此《五岳祠盟记》令人想起他的另一诗篇《驻兵新淦题伏魔寺壁》:

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作者杀敌报国的英雄之气真可谓长贯斗牛。

?

《寄浮图慧海》

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

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灭虏酋。

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

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此著力修。

《题雩都华严寺》

手持竹杖访*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岩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题骤马冈》

立马林冈豁战眸,阵云开处一溪流。

机舂水沚犹传晋,黍秀宫庭孰悯周?

南服只今歼小丑,北辕何日返神州?

誓将七尺酬明圣,怒指天涯泪不收。

《归赴行在过上竺寺偶题》

强胡犯金阙,驻跸大江南。

一帝双魂杳,孤臣百战酣。

兵威空朔漠,法力仗瞿昙。

恢复山河日,捐躯分亦甘。

《题翠岩寺》

秋风江上驻王师,暂向云山蹑翠微。

忠义必期清耳水,功名直欲镇边圻。

山林啸聚何劳取,沙漠群凶定破机。

行复三关迎二圣,金酋席卷尽擒归。

《游嵬石山寺》

嵬石山前寺,林泉胜景幽。

紫金诸佛相,白雪老僧头。

潭水寒生月,松风夜带秋。

我来属龙语,为雨济民忧。

《从驾游内苑应制》

敕报游西内,春光霭上林。

花围千朵锦,柳捻万株金。

燕绕龙旗舞,莺随凤辇吟。

君王多雨露,化育一人心。

《送轸上人之庐山》

何处高人云路迷,相逢忽荐目前机。

偶看菜叶随流水,知有茅茨在翠微。

琐细夜谈皆可听,烟霏秋雨欲同归。

翛然又向诸方去,无数山供玉尘挥。

《题雩都华严寺》

手持竹节访*龙,旧穴空遗虎子踪。

云锁断崖无觅处,半山松竹撼秋风。

?作为一员战将,出生入死,不为拜将封侯、高官厚禄,只是为了忠君王,一雪国耻。这种“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的理想,是中国古代高尚士人们的人生追求。文学史上,岳飞的诗名不显,但这些诗却豪气流贯,激昂壮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展示了作者高洁的人格和节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除了满江红bull怒发冲冠,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