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作者:王乐天丨今日主播:高飞远翔
天气闷热无比,时雨时晴,不知不觉已到了杨梅成熟的季节。
于是,每天街上就有三三两两的行贩,他们挑着又红又紫的新鲜杨梅在吆喝着出售,令人馋涎欲滴。
小时候,家里并不富裕,但每年杨梅一上市,父母亲总会慷慨地买给我们品尝。将汁液酸甜的杨梅送入嘴中,既生津止渴,又滋润肺腑。杨梅天生无虫害,家乡人吃杨梅一般不洗就直接入口,并提倡连核一道吃,说这样不仅不会吃坏肚子,还可以及时带走肠胃里的脏物。
杨梅树树干不高,不过三四米,但树冠却很大,枝叶浓密,笼着树干,远远望去,树型很美,一团团,一簇簇,如绿色的屏障散布在山坡上。到了杨梅采摘的季节,紫红色的杨梅一串串地依偎在弯弯绿叶中,让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与其它水果相比,杨梅的“孕期”显得特别漫长,而真正产果的日子却非常短暂,从“夏至杨梅满山红”到“小暑杨梅要出虫”的谚语来看,不过半个多月光景,在此期间,杨梅便成了水果中当仁不让的主角。
到目前为止,尽管大棚种植技术日臻成熟,但鲜见有可以反季节种植的杨梅,足见其生长条件之苛刻。长长的“孕期”也使得杨梅能广吸天地之灵气,成为集药用、观赏和食用的时令水果。我想,杨梅正因为有了这种传统的品质,才能独立地保持其与众不同的个性。
乡亲们爱吃杨梅,也喜欢泡制杨梅酒。在中国民间自古就有用烧酒浸杨梅的风习,至今盛行。杨梅酒具有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并有开胃整肠,增强活力的作用,也是乡亲们防中暑的土法。生津理气的杨梅酒下了肚,即使是中暑最严重的人都会唤回几分力气。
杨梅酒制作工艺并不复杂,采用色泽深、成熟度高、无破损的新鲜杨梅,去叶子、果梗,再选择优质稻米所酿制的清香型烧酒,并将烧酒、杨梅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制即可。也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将冰糖、蜂蜜等事先溶解在烧酒里,进行避光保存。浸泡一个月以后,分离杨梅与酒,先食用杨梅,酒液则可以保存至少一年,慢慢地品尝。到了翌年的夏季,杨梅酒便成了家家户户上佳的化食消暑佳酿,遇到发痧雨淋等,吃上几颗便能荡涤肠胃,上下通气。
除泡酒外,杨梅干也是很好的消闲果品,杨梅采摘后,在阳光下直接晒干就行,加冰糖、食盐熬制后晒干即可。当然,杨梅干不如鲜杨梅多汁,但酸酸甜甜,十分开胃。杨梅果的果核咬开后有瓜子味,果仁如杏仁,亦可口。
可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杨梅外表晶莹剔透、圆滑可爱,但杨梅的保质期极短,即使侥幸躲过雨水、被成功采摘的杨梅也极易滋生果蝇,保存不过几日。因为它具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俱变的特点,尽管现在的保鲜技术不断地提升,但杨梅却仍然不能进行长期的保鲜,因此除了浸酒、酿酒、冰冻杨梅、糖腌制成杨梅干、制蜜饯及罐头食品外,一般都在本地直接出售鲜食,很少外销。
我的家乡温州是名副其实的杨梅之乡。瓯海的茶山、瑞安的高楼、永嘉的桥头、龙湾的瑶溪等地都栽种了大量品种上乘的杨梅树,其中,尤以瓯海茶山(丁岙)杨梅为最佳。光绪《永嘉县志》记载“旧老土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现在,每年各地都会举行各式各样的杨梅美食文化节,其间往往穿插安排了“杨梅王”评选、挑战杨梅“大胃王”、打卡杨梅季摄影比赛、杨梅采摘等与杨梅相关的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以梅为媒,以节会友”,增强了游客们的参与性、互动性、娱乐性。尤其是杨梅采摘体验项目的推出,很受人们的欢迎。为此,很多果农就地适时开辟了这个项目,一些果园还特地引种了经过改良的“矮化”杨梅树,让大家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采摘。通过采摘游,既解决了吃瘾,又能提高玩兴,而且还可带走一定份量自采的杨梅。因此,每到六七月份的开摘期,游客便会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如今,为了能及时让离家在外的游子们品尝到家乡的新鲜杨梅,近年来,国内的很多机场专门为杨梅单独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速递”业务,尽管运费昂贵,人们还是愿意舍得花上这笔钱。因为这饱含着乡亲们对游子的浓浓亲情、牵挂和思念。在他们看来,这种感情是无价可寻的。
策划:刘曜
美编:陈姣姣丨编辑:杨凡
监制:林大为郑刘英
投稿投稿邮箱
qq.